黄瓜花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XXXXX—XXXX ????? 黄瓜花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Quarantine identification of Cucumber mosaic virus ????? (本稿完成日期:2013年2月5日)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耘、卢小雨、张伟锋、向才玉、王红英、龙海、潘广、胡运发、李彬、孔德英。 黄瓜花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黄瓜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N/T 1860 植物病毒免疫电镜检测方法 SN/T 2122 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抽样 学名:Cucumber mosaic virus 缩写:CMV 分类地位:雀麦花叶病毒科( Bromoviridae)黄瓜花叶病毒属( Cucumovirus)仪器设备、用具及试剂 DAS-ELISA检测试剂(见附录 B)、RT-PCR检测试剂(见附录 C)、生物学测定试剂(见附录 D)。免疫电镜检测试剂按照SN/T 1860 的规定执行。 5 样品制备 5.1种子类 抽样按照2122的规定执行。 抽样2122规定抽样。 将苗木种植于隔离温室中,于℃生长并进行症状观察。有症状的苗木单独检测。没有症状的分组检测,分组方法同 检测方法 DAS-ELISA检测 方法见附录B。 免疫电镜检测 按照SN/T 1860的规定执行。 RT-PCR检测 方法见附录C。 生物学测定 方法见附录D。 结果判定 DAS-ELISA检测为阳性后,或免疫电镜检测结果为阳性可判定检出病毒。 (资料性附录) 生物学特性 A.1 粒体形态 黄瓜花叶病毒为对称的20面体的球状结构,无包膜,直径约29nm。 A.2 基因组 基因组由三条线形正义RNA组成基因组大小分别为3357nt、3050nt和2218nt沉降系数98SA260/280的比值1.65,RNA占粒体重的18%。一些CMV株系可以携带卫星RNA。 CMV寄主范围广泛侵染85科365属1000多种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禾谷类作物、牧草、木本和草本观赏植物、蔬菜及果树上发生最广,危害最大的病毒 幼苗期染病,子叶变黄枯萎,真叶表现出叶色深浅相间的花叶症状。成株期染病,症状在新出幼叶上表现最为明显,老熟叶片症状不明显。表现为在新出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症状,叶片成熟后叶小,皱缩,边缘卷曲。果实上表现为瓜条出现深浅绿色相间的花斑,染病后瓜条生长缓慢甚至停止,果表畸形。发病严重时,植株矮小,茎节间缩短,使植株萎蔫世界分布,尤其是在温带地区 近距离传播 在田间主要通过以非持久性传毒方式该病毒机械毒。  远距离传播 通过带毒种子、苗木、组培苗等繁殖材料的运输发生远距离传播。 .1.2磷酸盐缓冲液(PBS,pH 7.4) 将氯化钠 (NaCl) 8 g、磷酸二氢钾(KH2PO4) 0.2 g、磷酸氢二钠(Na2HPO4) 1.15 g、氯化钾(KCl) 0.2 g、叠氮钠 (NaN3) 0.2 g 溶解于900 mL蒸馏水,用浓HCl调节pH值到7.4,加水定容至1 L。 B.1.3 PBST缓冲液 将氯化钠 (NaCl) 8 g、磷酸二氢钾(KH2PO4) 0.2 g、磷酸氢二钠(Na2HPO4) 1.15 g、氯化钾(KCl) 0.2 g、吐温20(Tween-20)5 mL 溶解于1 000 mL 蒸馏水中。 B.1.4 样品提取缓冲液(pH 7.4) 将亚硫酸钠(Na2SO3)1.3 g、聚乙烯基吡咯烷酮(MW 24~4 000,PVP)20 g、叠氮钠(NaN3)0.2 g、吐温20(Tween-20)20 mL 溶解于1000 mL PBST, 用浓盐酸(HCl)调节pH值至7.4,并储存于4 ℃。 B.1.5 酶标结合物缓冲液 将PBST缓冲液800mL、小牛血清白蛋白(BSA)2 g、PVP(MW 24~4 000,PVP)20 g、叠氮钠(NaN3)0.2 g),加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 并储存于4 ℃。 B.1.6 底物缓冲液 将二乙醇胺 97 mL、叠氮钠 (N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