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文化与基因伦理的兴起.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20o7 年 l1月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Nov..2007 第 8卷 第 6期 JournalofShanghmAdministrationInstitute Vo1.8.No6 中国分类号 :B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176(2007)06一o63一(o9) 两种文化与基因伦理的兴起 张春美 (上海行政学院,上海 200233) 摘 要:本文分析 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基 因伦理的三次争论 。认为产生争论的根源在 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离。通过争论 ,从两个方面加强 了两种文化的对话 。一是反思基 因技术功能正负效应 ,呼唤生命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二是反思基 因技术的伦理本质。探讨 基 因技术与伦理的互动关系。基 因伦理的兴起 ,是解答基 因技术伦理问题 的尝试。也是人类 自觉避免基 因技术 负面效应的体现 关键词:科学文化;人文文化;基 因伦理;伦理原则 20世纪 60年代以来 ,基因技术引发的伦理争论格外尖锐 ,从 7O年代遗传学家与神学家关于 基因优生的伦理争论,到80年代分子生物学家与生命伦理学家关于人类基因工程技术伦理争论, 再到90年代生物学家与伦理学家之间关于克隆人技术的伦理争论,三次基因伦理争论,都围绕着 基因技术发展与伦理规范的关系问题而展开,根源则在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离。这些争论加 强了科学与人文的对话 ,推进了伦理学基本原则在特定境遇中的具体应用 ,推动了基因伦理研究的 兴起 ,彰显了技术发展必须体现对人之权利和尊严 的价值关怀这一科技人文精神。本文从两种文化 的视角分析基因伦理争论的本质及基因伦理研究的特点,认为作为两种文化交汇的重要领域 。基因 伦理兴起和发展是科学观变革的结果 ,更是科学人文价值观变革的产物。 一 、 20世纪下半叶基因伦理的三次争论 1.70年代,基 因优生的伦理争论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课题 “基 因技术之伦理研究 ”(编号 04BZX055)成果之一。 收稿 日期 :2Oo7—07—09 作者简介:张春美 女 (1963一 ) 上海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 哲学博士 63 维普资讯 第 6期 上海行政学 院学报 2007拄 基因伦理的首次争论,发生于 1959年至 1974年。D争‘论双方为遗传学家与神学家。前者代表人 物有美国遗传学家缪勒 (HermanJ.Muller,1890—1976)、赫胥里(JulianHuxIcy,1887—1975)(T.H赫胥 里的孙子,《美丽新世界》一书作者的弟弟)、群体遗传学家杜布赞斯基 (TheodosiusDobzhanskv。 1900—1875)。后者代表人物是 自由派神学家 ,有普林斯顿大学宗教学教授保罗 ·拉姆其 (Paul Ramsey,1913—1988)、哈佛医学院麻醉学教授亨利 ·布里奇 (HenryBeecher,1904—1976)、基督教神学 家约瑟夫 ·福彻(JosephFletcher,1905—1991)以及列昂 ·卡斯(LeonKass,1939一)等人。 争论的焦点是,遗传学的发展,能否在不妨碍繁殖后代的前提下阻止有害基因传递,即,能否借 助新遗传学实现基因优生战略。科学家认为 ,通过采用先进的生物医学技术 。如 把“成熟的或受精的 卵细胞从一个妇女身上移植到另一个身上 ,未受精卵的培养以及胚胎的控制等 ,最主要 的是人工授 精与选择所期望的遗传材料相结合”。可以 “阻止有害基因一代一代向下传递并以此限制其扩散”。② 可以预防遗传病患者或者携带者后代在出生后可能发生的遗传病 ,减少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生概率。 最终使科

文档评论(0)

无敌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