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相关性疾病及抑酸剂的应用危北海.ppt

  1. 1、本文档共1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功能性腹泻的诊疗进展与诊治经验 北京中医医院 北京中医研究所 ? 危北海 概 述 ①异常的排便频率; ②异常的粪便性状如块状、硬便或稀水便; ③排便异常如用力、紧迫或排便不畅; ④排出黏液; ⑤腹胀或腹部膨隆感。并且排便后症状缓解;症状出现和便次变化有关;症状出现和粪便性状变化有关。 病因病机 关于功能性腹泻的病因病机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病因涉及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学(包括性格和行为)等因素,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一、病因方面主要与 下列因素有关 1.神经精神因素 人们早就注意到精神因素与某些消化道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严重焦虑、抑郁、恐惧、激动及心理变异等因素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结肠内分泌功能障碍。有报告因情绪紧张等诱发者占45%,有精神病史者占54%,而有器质性疾病者仅占12.5%。 当患者受到某些精神因素刺激时,可发生胃肠电活动、胃肠运动等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在有精神症状的患者中,约65%患者的精神症状往往比肠道症状出现为早,同时许多研究表明精神状态改善后肠道症状缓解。 2.感染 在我国的临床实践中,一些具有症状的患者发病前曾患细菌性痢疾,经针对细菌性痢疾治疗后,痢疾症状缓解,细菌学检查转阴,但随后逐渐发生腹泻症状,而反复作细菌学检查和内镜检查未能发现细菌性痢疾复发或慢性细菌性痢疾的证据。 部分患者存在肠菌群失调,是原因或结果尚难以确认。此外,阿米巴肠病、肠血吸虫病、肠蛔虫症等感染性肠病患者常在治愈后发生腹泻症状,被认为是肠道感染改变了肠道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能力所致。 3.饮食 与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某些食物可诱发或加重疾病,高蛋白饮食可导致腹泻,进食纤维过少可引起肠功能紊乱,脂类食物对IBS患者结肠影响较大。有人报告因饮食不当诱发者占11.3%。过冷、过热、刺激性食物均可诱发发作。 有人对腹泻患者进行饮食限制研究,结果48%的患者经3周严格限食后症状明显改善;进行食物激发试验显示,大部分有效者能确认出一种或一种以上食物不耐受。有些食物极易产气,或对胃肠动力影响明显。近年,酒精对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急慢性酒精中毒者可延长肠道通过时间。 二、发病机制初步揭示 与下列因素有关 1.胃肠动力学异常 (1)结肠的动力学异常 正常情况下,结肠内可记录到两种肌电活动:慢波和动作电位。慢波也称为电控制活动,起源于结肠纵行肌和环行肌间Cajal细胞,主要是调节结肠收缩的频率,它在结肠内发生的频率随结肠节段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从2次/分到13次/分不等。 动作电位也称电反应活动,主要是引起结肠的收缩,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短的峰电位(SSB),它同慢波活动的周期一致,持续5~15分钟;另一种为长的峰电位(LSB),也称收缩电位复合波,持续15~60秒,同慢波频率无关。 在生理情况下,结肠的基本电节律即慢波频率为6次/分,而3次/分的慢波频率与分节收缩有关,Snape 发现病人特别是以便秘或腹痛为主要症状者,3次/分的慢波频率明显增加,可能导致分节运动增加,结肠内容物推进缓慢而导致便秘。 但由于这种慢波频率并非特异,而且它也可见于无胃肠症状的精神病人中,因此对其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有报道便秘型病人的频率增加而腹泻型则减少。 病人在进食后的动作电位及结肠反应性同正常人有所不同。正常人在进食后10分钟动作电位的频率开始上升,30分钟达到峰值,50分钟恢复基础状态;结肠运动的幅度及频率也在进食后20-30分钟开始增加,1小时内回复到基础状态。 病人的压力测定,在进食30分钟动作电位的频率才开始上升,1-1.5小时达到峰值,2小时后才回复到基础状态,个别病人甚至持续3小时。而且病人的结肠也表现为高反应性,其收缩的波幅更大,收缩的频率更高。假饲也可以引起病人的高反应性,这可能于进食后头期引起过度的胃结肠反射有关。 (2)小肠运动异常 在空腹状态下,小肠的运动功能测定较结肠更有意义。Kellow发现,小肠在消化期间的主要运动形式即移行性运动复合波(MMC)的循环周期在腹泻型病人较正常对照短,在睡眠时这种差异消失。 在病人的空肠内可记录较多散在的收缩簇(DCC),DCC也称为分节律,多发生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发生频率为1次/分。在正常人DCC的发生频率极低,通常每天少于1次,而且不规律。空肠DCC的存在表明病人可能具有较低的阈值,能够诱发异常强的空肠运动。 在空腹时小肠内记录另外一种更富有特征性的波形——延长的推进性收缩(PPC),这种收缩持续时间肠,收缩波幅高,对肠内容物具极强的推进作用;它多发生于远端回肠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