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卫生部长陈竺:慢性病要发挥营养治疗的作用
卫生部部长陈竺:对于慢性病要发挥营养治疗的作用慢性病以井喷态势发展如今,感冒、咳嗽都不算病,只要一病就是危重疾病,甚至是绝症。尤其,以肥胖、癌症、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为首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快速在中国蔓延。除意外事故外,慢性病致死占总死亡率的80%以上。201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高达9400万;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年癌症的发病人数约为200万,死于癌症的人数超过140万;全国血脂异常患者已达1.6亿人,2.6亿人超重和肥胖,1.6亿人患高血压。目前,中国正进入慢性病的高发期,也是慢性病的重灾区,未来10年约有8000万中国人将死于慢性疾病。慢性病的致病因素在慢性病的致病因素中,由于个人不良生活习惯占60%以上,环境污染占据诱因的10%。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如果我们能克服不良习惯,至少80%的心脏病、中风和型糖尿病,以及40%的癌症都可以避免或预防。在美国,既有专科医生(治疗疾病),又有社区医生(预防疾病),而中国老百姓却养成了“没病吃饭,有病吃药”的旧习俗,疾病预防却不够重视。慢性病的特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慢性病的潜伏期非常长,如果我们稍加注意一下身体发出的信号,就能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因为慢性病的特点是可防、可控、不可根治。一旦得了慢性病,则不可根治,且终生携带,其并发症、死亡率、致死率极高,治愈率极低。2010年,我国平均每人输液8瓶,远远高于国际2.5~3.3瓶的水平。我国因慢性病一次住院要花掉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50%以上,是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1.5倍,仅慢性病的医疗费用的增长,已超过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即便如此,也不能控制疾病高发的趋势。潜伏期长不可根治终生携带治愈率低预防重于治疗西医对待疾病,在于对症状的控制,例如:得了高血压用降压药,得了高血糖用降糖药,这样是绝对根治不了疾病的;中医对待疾病,在于调理疾病;而养生的目的是修复细胞,将疾病扼杀在萌芽中。据统计,中国亚健康人群已突破10亿,而且,数字还在不断扩大。亚健康就是疾病的潜伏阶段,往往正是因为亚健康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上,中国人向来习惯,将攒下来的钱,留给生命最后三个月抢救使用。假如将医疗投入的80%提前10年用于保健,相信每个人可以健康地多活十年中国老龄社会的到来,逐年加大的医疗投入,换来的只是“带病增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长寿。我国心脑血管专家洪昭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一个人能活80岁,却有30年躺在病床上,简直就是受罪。在保健方面1元钱的投入,可以节省8.59元的医疗费,同时,节省100元的急救费。”发挥营养治疗的作用自古即有“医食同根、药食同源”之说,营养是把“双刃剑”,多则“火上浇油”,少则“雪上加霜”,故营养供给和营养治疗贵在合理、平衡。卫生部长陈竺提出,未来医生必须会开两张处方:一张是针对病情开具的药方;另一张是膳食营养处方。未来的医生必须具备营养学的知识,针对慢性病,特别要发挥营养治疗的作用。将来,让我们的健康取决于每一天均衡的营养,营养保健食品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必然的产物。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把健康比作一条河,那么,得了疾病就是这条河流的水被污染了。治疗医学的办法是在下游打捞垃圾;营养保健的作用是在上游控制污染源头。治病是“亡羊补牢”,养生保健是“未雨绸缪”。你说哪个成本更高?效果更好呢?当人类明白了非原生态食品和转基因食品对健康的危害后,不是吃不起大鱼大肉,而是主动放弃激素催肥的大鱼大肉,选择原生态有机健康食品,和有机健康的生活方式,回归自然,去追求返璞归真的生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