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医学论文-癌胚抗原和肿瘤影消失率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评估
【摘要】? 回顾肺外科手术发展的历史,发现对肺癌淋巴结廓清范围仍存在争议。通过研究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分析以往评估方法的不足,提出新的放射学参数肿瘤影消失率(TDR)。它可以用来预测肺癌淋巴结有无转移。另外,随着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的迅速发展,癌胚抗原(CEA)也可以用来辅助判断pN0肺癌,从而阐明CEA和TDR有助于术前评估肺癌淋巴结转移。
【关键词】? 肺癌;癌胚抗原;肿瘤影消失率;淋巴结转移??? 【Abstract】? Recall the history of lung surgeon,find it is controversial to the dissection scope of lung cancer.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f the distrbution rule of lung cancer lymph node metastasis,analyze the disadvantage of ways of evaluation,point out a new radiological parameter TDR,which can be used to predict lung cancer without lymph node metastasis.Additionally,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to check up tumor marker,CEA is adjuvant to judge pN0 lung cancer.The implication lies in that CEA and TDR are helpful for preoperational evaluation of lung cancer lymph node metastasis.
【Key words】? lung cancer;CEA;TDR;lymph node metastasis??? 继1933年Graham和 Singer首次行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手术切除成为肺癌的首选治疗。随后的几十年里,不断开展了各种术式的肺切除。标准的肺癌根治性手术的范围包括肺切除和局部及纵隔淋巴结的廓清。肺癌的病理类型、病期、病变的侵犯、转移程度与肺癌的根治切除范围密切相关,也是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肺切除的范围,目前已基本达成共识。而对淋巴结廓清范围仍存在争议。
大多数国内外学者都认为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时应常规行系统纵隔淋巴结廓清术。Schinkel等[1]认为应将完全的同侧纵隔淋巴结廓清作为NSCLC根治性手术的标准。但Funatsu[2]对T1 NSCLC纵隔淋巴结廓清术提出质疑。人们在切除肺肿瘤的同时,认识到肺癌淋巴结转移是最常见的途径,它与肺癌的发展和术后转归密切相关。1978年,Naruke等提出胸部淋巴结分组图用于肺癌分期,共分14组。1997年,UICC制定的TNM分期法是国际公认的肺癌分期体系。近年来研究证明跳跃性N2转移的方式是制定合理的纵隔淋巴结廓清的重要依据[3]。为此人们不断地探索肺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从而制定合理的淋巴结廓清。
手术中往往根据淋巴结大小、颜色、质地、活动度等来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一般将>1cm,质地硬、灰白色、包膜不完整、外侵固定或聚集成块的淋巴结确定为淋巴结转移。肉眼判断的准确率为60.6%[4]。
Riquet等[5]报道N1病变的肺叶内转移组内5年生存率与N0病变者相似,而N1病变肺叶外转移组与早期N2者5年生存率相似。沈德义[6]认为病理类型与N2转移关系密切。腺癌、腺鳞癌N2转移率显著高于鳞癌。Yoshino[7]报道,跳跃性N2纵隔淋巴结廓清术后5年生存率为35%,而非跳跃性N2组为12.7%。Nakanishi[8]和Okada[5]研究认为,第7组(隆突下淋巴结)是胸腔内脏器淋巴汇流的交汇点。周翔等[9]提出T1期肺癌可仅行区域性的上纵隔或者下纵隔淋巴结清扫,但其余各类分期的肺癌均应该行系统性肺门和上下纵隔淋巴结廓清。Naruke[10]则主张临床T1N0病变应首先做前哨淋巴结[12组、11组和(或)10组]抽样检查。因此,术前如何准确判定淋巴结有无转移及其范围,成为肺癌外科治疗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肺癌的术前CT检查现已作为肺癌手术前淋巴结分期的常规检查手段。但CT在评价淋巴结有无转移上还不能令人满意。目前,大多数学者都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阈值定为1cm[11,12]。据Pirronti等[13]报道,CT检查从淋巴结大小判断有无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分别为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