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pdf

南海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摘要 基于非培养的16SrDNA分子技术是目前调查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的不可 替代的方法。从IMAGES147航次Marco航段在南海采集的沉积物中扩增了细 菌和古菌16S 共7个沉积物柱表层沉积物细菌和古菌16SrDNA文库,并对16SrDNA文库中 的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 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表明细菌和古菌多样性都比较丰富,对沉积物样品中的物 种丰度估计显示细菌平均丰度为50左右,古茵平均丰度为30左右。在99%、 98%、97%、95%、90%、80%的16S rDNA序列一致性取舍值下,利用参数分布 以3%、5%、10%和20%的序列差异作为细菌的“种’’、“属”、“科/“纲和 “门分类单元的界限,那么沉积物柱MD05.2896中的细菌估计有250个种, 220士6(SE)个“属”,127“(SE)个“科’’/“纲和624-4(SE)个“门;沉积物 个“科’’,“纲’’和42士2(SE)个“门’’。 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南海沉积物细菌16SrDNA文库中的多数序列隶属 candidate division rDNA文库中的序列 BRC.1等21个类群;少数序列隶属于未知类群。古菌16S 广古生菌包括MarineBenthic D(MBGD)、SouthAfricanGoldMine Group Miscellaneous Euryarcheaotic EuryarchaeoticGroup Group(SAGMEG)、Terrestrial (TMEG)、Novel EuryarchaeoticGroup(NEG)、MicellaenousEuryarchacotic Bethic Group(MEG)、MarineGroup BenthicB(MBGB)、 Methanosarcinales等8个类群;泉古生菌包括Marine Group Marine A(MBGA) CrenarchaeoficI(MGI)、C3、MarineBenthic Group Group 摘要 Crenarchaeotic 和Micellaenous Group(MCG)等5个类群。从类群相对百分含 量上看,在沉积物柱MD05.2896中,细菌群落以浮霉状菌、Delta.变形杆菌、 优势类群;在沉积物柱MD05.2902中,细菌群落以JSl、浮霉状菌和绿屈挠杆 I和MBGA 菌为优势类群,古菌群落以MBGD、SAGMEG、TMEG、MBGB、MG 为优势类群。 对比其他海域,南海沉积物中细菌和古菌群落的特点表现为浮霉状菌和 MBGD类群异常丰富而变形杆菌类群含量相对偏少。来自西沙海槽的沉积物柱 MD05.2902中的细菌群落与含甲烷水合物沉积物中的细菌群落中的优势类群一 致,为西沙海槽可能有甲烷水合物提供了又一佐证。在沉积物柱的垂向剖面上, 微生物群落类群百分含量变化总体表现为变形杆菌和MGI随沉积物深度的加深 而不断减少,其他类群百分含量变化则与沉积物深度无明显对应关系。 m、7m、8 m,lm、2m 分和聚类分析。在沉积物柱

文档评论(0)

hy235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