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届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解析 :中国古代史
一、先秦
1.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中华文明的开篇
(1)政治:社会形态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形成三个阶段:王位世袭制度、世卿世禄制、分封制、郡县制度都是典型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2)经济:以关中地区为中心的经济格局逐渐形成;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到来;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部门形成;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变迁。
(3)民族:华夏族主干形成,春秋战国形成了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
(4)思想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形成。
2.重点记忆内容
(1)商鞅变法的影响。
(2)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及认识。
(3)《诗经》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夏、商、西周的都城位置都在今陕西境内。
(2)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两周、春秋、战国。
(3)西周中后期,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都较突出,加剧西周的衰落和灭亡。
(4)春秋时吴国开凿运河邗沟是为了攻打越国,吴越争霸。
(5)鲁、齐、宋、晋都是春秋时期山东境内的重要封国。
(6)王位世袭制确立标志着夏朝的建立。国人暴动即奴隶暴动。
(7)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性质相同。
(8)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是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
(9)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国有即集体所有。
(10)“春秋无义战”,因而春秋时期的战争没有任何进步之处。
(11)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期人,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也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二、秦汉
1.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封建大一统
(1)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得以建立和巩固;封建统治思想得以确立。
(2)经济:新的赋税制度开创了以人丁为主征税的先河:陆上和海上丝路开辟,对外贸易开始。
(3)民族:边疆民族发展较快,边疆开发,与中原的交往和联系加强。
(4)对外:东亚文化圈突破东亚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丝绸之路形成。
(5)文化: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气势恢弘。
2.重点记忆内容
(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和意义、评价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
(2)张骞通西域的影响。
(3)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影响。
(4)秦汉文化的特点、造纸术发明和外传的意义。
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灵渠开凿于战国时期的秦国、主要用于灌溉。
(2)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封制、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
(3)秦朝半两钱、唐朝开元通宝的范式都是圆形方孔。
(4)汉武帝时,刺史是州级地方行政官员。
(5)昭君出塞发生在汉武帝时期。
(6)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打通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7)西汉时,中国与朝鲜、日本、印度、西亚、欧洲都有直接往来。
(8)太初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都编定于西汉时期。
(9)西汉时,纸已经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10)西汉长安民俗生活情景已出现吃葡萄、放鞭炮、烤甘薯。
(11)汉武帝时期三次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战争,设西域都护彻底解除了匈奴对中原与西域的威胁。
(12)道教等同于道家学说。
(13)地动仪是预测地震的仪器。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1.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国家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大融合。
(1)政治: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大融合;士族门阀势力膨胀。
(2)经济:江南经济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经济制度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制度;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3)民族:民族融合出现高潮。
(4)文化:这一时期文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体现了民族融合特色;思想领域异常活跃;科技成果成就突出;文学艺术成就斐然。
2.重点记忆内容
(1)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的特点、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和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
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六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曹魏时,翻车、水碓、水磨都广泛用于农业灌溉。
(3)北魏孝文帝、北周武帝曾先后两次灭佛。
(4)魏晋绘画以山水花鸟画、风俗画为主要内容。
(5)《齐民要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农书,最早提出重农抑商。
四、隋唐
1、总体特征:封建社会空前繁荣。
(1)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2)经济:封建经济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1.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2.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3.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4.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5.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6.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7.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8.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9.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10.doc
- 2012届高考历史易错点解析:26.doc
- 2012届高考历史真题演练+模拟演练:专题八 建国以来经济结构与经济体制的演变 模拟训练1(含详解).doc
- 2012届高考历史真题演练+模拟演练:专题八 建国以来经济结构与经济体制的演变 模拟训练2(含详解).doc
- 2012届高考历史真题演练+模拟演练:专题二 中国古代政治改革回眸与历史人物及封建盛世 模拟训练1(含详解).doc
- 2012届高考历史真题演练+模拟演练:专题二 中国古代政治改革回眸与历史人物及封建盛世 模拟训练2(含讲解).doc
- 2012届高考历史真题演练+模拟演练:专题九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模拟训练1(含详解).doc
- 2012届高考历史真题演练+模拟演练:专题九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模拟训练2(含详解).doc
- 2012届高考历史真题演练+模拟演练:专题六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发展 模拟训练1(含详解).doc
- 2012届高考历史真题演练+模拟演练:专题七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演变与近代化的进程 模拟训练1(含详解).doc
- 2012届高考历史真题演练+模拟演练:专题七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演变与近代化的进程 模拟训练2(含详解).doc
最近下载
- 济阳坳陷页岩油气勘探现状及研究进展.pptx VIP
- 控制高血脂的药物治疗与监测.pptx VIP
- JL-075业务持续性管理计划评审报告.docx VIP
- 南方电网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服务知识手册(2025试行版).docx
- 2025-2030年中国国际物流行业跨境出海及战略规划研究报告.docx
- 2025四川成都新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3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_50028.doc VIP
- 控制高血脂的药物治疗与日常管理.pptx VIP
- GWDC-SOP-04-02-02-004 调相机安装工程监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19693770bc4511e61a4f6c0b8443582a).doc VIP
- 征信报告模板带水印可编辑2025年4月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