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第四章市场的逻辑……………………………………………85
第一节传媒市场化的社会学分析…………………………86
第二节资本的力量…………………………………………93
第三节新闻娱乐化…………………………………………99
第五章专业化追求……………………………………………109
第一节专业主义……………………………………………110
第二节专业化与权力………………………………………117
第三节专业化的制度空间…………………………………125
参考文献……………………………………………………………137
后记…………………………………………………………………145
中文摘要
“新闻是人们了解世界的窗口,“窗口展示的视野取决于窗口的大小、窗格
的多少、窗玻璃的明暗以及窗户的朝向是迎着街面还是对着后院”1。塔奇曼这
个形象的比喻是要说明新闻是被生产出来的,它受制于一定的“框架”,“媒介现
实”不是真实的现实,而是媒介组织“制造”出来的现实。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问题在于我们似乎无法摆脱依靠媒介的“制造”来了解现实的“宿命。所以,
在揭开“媒介现实”建构和结构之谜的基础上,能否进一步思考如何使新闻生产
更加“合理化,让媒介产品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呢?
本论文运用知识社会学的方法来考察新闻生产及其产品。但是,我们并不打
算全面考察那些影响和制约新闻生产的“存在因素,而是集中考察和分析其中
的几项重要“社会权力因素。目的是想通过这种考察和分析,来寻求建立一种
更好的“人们能够得到良好信息的新闻生产关系。
我们吸收了福柯、布尔迪厄、吉登斯等学者关于-“权力’’的一些基本思想,
特别是权力的分散性、生产性、可转换性(不是暴力夺取)以及“控制的辩证法
等,分别将政府(执政党)、市场、媒介视为不同的“社会权力主体,考察它
们在我国新闻生产中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并试图通过另外引入以学
界和各种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来建构一种更为“理想”的新闻生
产的“制度空间。所以,本文的“社会权力’’不同于政治学或法学界对权力所
进行的分类,它只是对上述影响新闻生产的几种重要社会“力量”所做的一般性
描述。
舒德森在回顾西方新闻生产研究的各种理论取向后批评说,“它们既缺乏历
史视野也不谙比较研究,“媒介研究的动机通常是在缺乏比较视野的情况下构想
出来的”,在他看,新闻生产研究中的这种缺陷“也一定损害了其作为社会科学
的长期价值2李金铨也认为,“英美的媒介政治学家通常漠视比较的视野,他
们的理论架构孕育于工业先进和政治稳定的富裕国家,无法完全解释第三世界复
杂而曲折的经验。3
本文立足当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特定语境,关注媒介、媒介机构
和新闻工作者如何在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下,以及在和这些力量的相互作用中从
事新闻生产,建构“媒介现实’’。在对上述作用和相互作用的分析过程中,我们
也会对这些力量的形成和变化做必要而简洁的历史扫描,以期发现它们的理路和
走向。但是,我们的根本目的不在揭开中国“媒介现实”的建构和结构之谜,而
在通过检视那些影响新闻生产的主要社会力量,寻求一种适合中国国情、有利于
新闻生产的“专业化制度空间”。
在“新闻生产的中国‘语境M一章,我们从“准入制度’’和“政治家办报
两方面论述中国新闻生产的“语境”特点,认为它们从“外(制度)到“内
(观念),安排着新闻生产的基本要素,设置了新闻活动的基本前提。但实践是
发展的,因此“语境也是变化的。改革开放30年来,传统新闻观念和体制与
社会实践的冲突随处可见。也正是在这些冲突中,我们看到了新闻生产关系发生
的一些微妙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方式和产品内容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所以,
我们的基本观点是:这种表现在“制度’’和“观念”层面的语境特点,并不只是
一种作为“机械结果的控制性力量,左右着新闻生产者及其生产过程,像许多
媒介政治经济学者和文化批判学者认为的那样;也不是一种无碍于新闻生产者及
其生产过程的可有可无的“背景”或“底色’’,像一些多元自由主义学者和解释
社会学者所做的那样。我将新闻生产的中国“语境”作为这项研究的出发点,同
时也将“语境变化过程中所体现的这种内在逻辑作为整个研究的思想方法。它
们支持着我对一些深藏着的“根本关怀”的憧憬和乐观。
从具体新闻生产着眼,我国媒体与政府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与各级党委宣传部
门的关系,即与执政党的关系中。第三章“宣传管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