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的死而复生现象解析.docVIP

《聊斋志异》中的死而复生现象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聊斋志异》中的死而复生现象解析   摘要:本文把着眼点集中在了在《聊斋志异》中占大量篇幅的死而复生现象上,对其死而复生故事的类型和叙事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作者创作大量死而复生作品的原因,探讨其在文化方面的意义以及对后世文言短篇小说的影响。   关键词:聊斋志异;蒲松龄;死而复生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死而复生,即指人死后灵魂脱离肉体,但又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如生前积德、鬼差错勾、借尸还魂等方式而使灵魂回归,已死之人得以复活的现象。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经典题材,在《聊斋志异》中就有72篇涉及死而复生的作品(其中包括11篇假死而复生作品)。目前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部分《聊斋志异》评点赏析中对其死而复生情节已有所涉及,但它们主要注重对作品的赏析,分散于各个篇目当中,并未对死而复生现象做细致而深入的探讨;二是部分学者针对古典小说中的死而复生母题或者是某些具体神话、小说中的死而复生现象做过一些研究;三是有学者对与死而复生情节存在有交叉内容的《聊斋志异》中的鬼描写、游冥情节描写、离魂描写做了相关研究。总体来说,还没有出现专门针对《聊斋志异》中的死而复生现象研究的著作或论文。故本文将专门探讨《聊斋》中死而复生现象,从其作品的类型、叙事特色人手,探讨蒲松龄书写大量死而复生作品的原因及其作品的文化意义和影响。   一、《聊斋志异》中死而复生作品的类型及其叙事特点   《聊斋志异》死而复生小说的魅力首先在于其数量多、类型丰富。据笔者统计,在此书中含有死而复生情节的作品共72篇(包括假死而复生篇目),根据故事中的人物得以死而复生凭借的力量不同把它们分为以下几类:   (1)凭借机缘巧合,魂魄离开躯体又得以回归,因而复活。这包括两种情况,有灵魂进入冥府,又得以离开冥府,因而复活的。这类篇目有《考城隍》、《僧孽》、《耿十八》、《祝翁》、《李伯言》、《阎罗》、《连城》、《棋鬼》、《鬼作筵》、《酒狂》、《考弊司》、《刘姓》、《陈锡九》、《王货郎》、《湘裙》、《王大》、《王十》、《刘全》、《公孙夏》。还有借尸还魂而得活的,包括《长清僧》、《珠儿》、《莲香》、《黄九郎》、《小、谢》、《梅女》、《紫花和尚》等篇。   (2)死后凭借外在力量而活。包括在仙人、道士、狐仙、鬼、仙药帮助下得以复活的情况,存在于《娇娜》、《焦螟》、《画皮》、《水莽草》、《张诚》、《汤公》、《狐妾》、《秦生》、《封三娘》、《花姑子》、《小翠》、《梦狼》、《嫦娥》、《鹿衔草》、《申氏》、《齐天大圣》、《古瓶》等篇目中;以及借助掘墓、打雷、星星陨落、湖水等外在力量得以复活的情况,包括《庚娘》、《化男》、《白秋练》、《薛慰娘》、《纫针》等篇目。   (3)死后凭借自己的力量而活,包括依靠自己感情的力量而复活的篇目,有《阿宝》、《鲁公女》、《连琐》、《伍秋月》、《乐仲》、《香玉》、《太医》等;还有先化为异类,后来依靠自己力量死而复生的,包括《促织》、《向杲》、《竹青》。   (4)凭借成仙的方式死而复生,这种情况存在于《西湖主》、《巩仙》、《粉蝶》等篇中。   (5)假死而复生,实则是昏倒,存在于《马介甫》、《林氏》、《狐惩淫》、《邵女》、《龙戏珠》、《吕无病》、《查牙山洞》、《长亭》、《飞龙相公》、《浙东生》、《人妖》等篇中。   《聊斋》中的死而复生作品不仅数量丰富,其在叙事上,也有以下特点:   第一,作者采用了“生——死——生”的圆形叙事模式来构建死而复生故事。这种叙事模式迫使我们直面人世间生死离别的沧桑哀伤,让读者在故事中人物生与死的至喜与至悲中体味阴阳晨昏变幻的无常和天地瞬息万变的迷惘。_1]根据叙事功能的不同,可以把《聊斋志异》中的死而复生故事具体分为多种“生——死——生”的形态模式,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形态:情节发展以下述叙事功能的依次运动展开:男女主角由于某种机缘相识并堕入爱河,主人公为了得到对方的爱意而不断努力追求真爱,直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经过主人公一方或双方的努力,战胜了困难,死者复生,男女主人公终成百年之好。如《晚霞》、《连城》、《阿宝》篇都是如此。   除了以爱情为主线展开的“生——死——生”叙事模式外,比较突出的模式是以复仇为主线,形成生命循环往复的圆形结构。情节发展以下述叙事功能的依次运动展开:主人公与其敌对方发生了矛盾纠纷,主人公一方的生命安全或财产安全受到了损害,主人公为了讨回公道或为了实施报复而采取行动并因此死亡,但最终战胜对方,死而复生,重获生命。如《席方平》、《刘姓》、《向杲》篇。   对于这种圆形结构,杨义先生曾做过较为详细的说明,他认为叙事学在中国存在着一个独特的中国文化生成系统,中国比较完整的叙事作品深层,都始终暗合着一种潜在的圆形结构。《聊斋志异》中的死而复生故事实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