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学批评推动史学发展
内容提要 先秦秦汉时期的史学批评,在促进史学发展方面显示出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推动历史编撰形式的发展,推动人们认识史家修养与史学价值的发展以及认识客观历史运动中重大问题的发展。先秦秦汉时期是史学批评发展的早期阶段,本文从史学批评发展的源头上梳理史学批评与史学发展的内在联系,希望能对当前史学批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 先秦秦汉 史学批评 历史编撰形式 史学理论 历史认识
〔中图分类号〕K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3)04-0087-06
近年来,史学批评作为史家对史学问题的一种认识活动,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其中涉及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即史学批评究竟有何功用。这一问题贯穿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30余年间,从史学批评研究的初步兴起到近年来史学批评研究的深入发展,学者们始终在不断地思考与探索中。大致说来,学者们主要围绕着史学与社会、史学理论的建设与史学的自身发展、以及史学工作者等方面作出理论上的阐释。比如,瞿林东认为史学评论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史学的社会目的来看,史学评论是联系史学与社会的纽带之一;第二,从史学自身的发展来看,史学评论是史学工作中的一种高级形式的信息;第三,史学评论是史学工作者自我意识的表现(参见瞿林东:《谈史学评论》、《史学评论和史学工作者的自我意识》,分别载于1985年2月27日《光明日报》、《安徽史学》1987年第4期)。吴泽从三个方面概括史学评论的作用,一是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调节历史研究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三是提高历史研究和历史编纂的水平(参见吴泽主编:《史学概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320-330页)。邓鸿光指出,史学批评通过两个方面推动史学的整体发展,一是推动史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二是沟通史学与社会(参见邓鸿光:《对史学批评性质与作用的再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张越从史学批评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的相互关系出发,指出史学批评不仅是进行史学理论建设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历史学研究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参见张越:《史学批评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的关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等等。这里,我想结合先秦秦汉时期史学批评的具体内容,从史学批评发展的源头上考察、说明史学批评的功用所在,希望对当今史学批评工作的展开,能有一点参考作用。
一、史学批评与历史编撰的发展
综观先秦秦汉时期的史学批评,在促进史学发展方面显示出极为直接、鲜明的作用,其中之一是催生出新的历史编撰思想和历史编撰形式,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历史编撰的发展。
首先,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事例,是班固因评司马迁《史记》而断代为史撰《汉书》,开纪传体皇朝史的先河。
众所周知,班固撰《汉书》的直接契机是要继承父亲班彪的事业。史载,“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范晔:《后汉书》卷40上《班彪列传上》,中华书局,1965年。班彪是两汉之际著名的史学家,他在史学上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续作《史记》。据《后汉书·班彪列传》记载:“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后好事者颇或缀集时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班彪既有感《史记》“自太初以后,阕而不录”,又不满当时学人对《史记》的续作,于是作后传数十篇。关于班彪续作《史记》的篇数,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王充《论衡·超奇》所记“班叔皮续《太史公书》百篇以上”,一是范晔《后汉书·班彪列传》所载“作后传数十篇”,一是刘知幾在《史通·古今正史》中所说班彪“作《后传》六十五篇”。《后传》已经佚失,其内容基本被班固所吸收编入了《汉书》。
需要注意和明确的是,班彪的撰述意在续作《史记》,即依旧保持着《史记》的通史性质,而并无专述汉朝一代史事之意。但到了班固这里,却最终成就了《汉书》这一纪传体皇朝史。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班固改变其父续作《史记》的初衷,而另行断限专述汉事?这在《汉书·叙传》中有相关的记载,其文如下:
固以为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典籍,故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故曰“巍巍乎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也!”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篹前记,缀辑所闻,以述《汉书》,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综其行事,旁贯《五经》,上下洽通,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班固:《汉书》卷100下《叙传下》,中华书局,1962年。
在班固看来,唐虞三代有撰述典籍反映其盛德伟绩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