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自由放任”的美国 教案 ( 人民版必修2).docVIP

6.1“自由放任”的美国 教案 ( 人民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1“自由放任”的美国 教案 ( 人民版必修2) 一、教学目的 本节教材一定要让学生通过对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原因、影响的学习、了解和分析,知道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适合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 三、教学方法 综合法 四 教学过程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10.24——1933年) 1、危机前的美国——“柯立芝繁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当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 2、爆发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②、具体原因(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经济自由放任主义刺激了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导致无序竞争,加剧了供需矛盾尖锐。人民醉心于股票投机活动,哄抬股价,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③、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生产严重过剩,产销矛盾空前尖锐。 3、爆发的标志: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价狂跌,股市崩溃(“黑色的星期四”)。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是以美国股市崩溃为先导而引发的一场金融、工业、农业和政治的全面性危机。 4、概况表现:首先是银行纷纷倒闭;接着,工商企业大量破产,生产锐减,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农业生产严重过剩,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很多人濒于破产;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急剧下降。 5、特点:来势特别猛、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6、影响: ⑴、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资本主义腐朽性充分暴露,如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产品价格,纷纷限制生产,销毁商品。 ⑵、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各国持续萧条;不断深化;还波及到其殖民地和附属国。 ⑶、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各国政坛丑闻层出不穷,政府信誉扫地;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高涨(阶级矛盾)。 ⑷、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其他矛盾。法西斯分子利用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⑸、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矛盾(民族矛盾)激化。 ⑹、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各国为摆脱经济危机,打起了关税战、倾销战、市场战、货币战。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二)、杯水车薪——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1、胡佛政府上台 ⑴、背景:繁荣与隐患并存。 ⑵、1929年,胡佛入主白宫时就任第31届总统(1929—1933年),正值经济繁荣的顶峰。但凶兆已经显露:美国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力大大超过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胡佛当选总统后,误判美国的经济形势基本上是好的。 2.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⑴、前期政策及影响——政策:①、面对经济危机,胡佛坚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完美无缺的自行调节功能,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让经济自我“治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②、采用“自愿原则”对付危机。③、1930年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 影响:胡佛顽固奉行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掉入了“沟底”,1932年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失业人数日益增加。这一时期出生的儿童身材矮小,后来被称作“萧条的一代”。 ⑵、后期措施及结果——1932年是总统大选年,为赢得选举,胡佛被迫采取两大措施:①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贷款。②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但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结果:杯水车薪,并未缓解危机。相反,美国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无处求助,他本人最终被人民抛弃。 ⑶、胡佛反危机政策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他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制度,自身可以进行调节,因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 (三)、病入膏肓的经济 1.经济的全面危机: 1929——1933年,美国股票价格连续下跌;金融业处于休克状态。工业、农业生产跌回到1913年水平。失业人数大增;中产阶级积蓄无存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