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背景急性肝衰竭是由病毒、药物、免疫、代谢等多种因素引起
的肝细胞大量坏死而导致的严重的I临床综合征。在我国引起急性肝衰
竭的首要原因是病毒,即临床所见的重型肝炎。尽管临床大多数患者
被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实际上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经过都是在慢性肝
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衰竭。由于缺乏有效的内科治疗手段,目前病
毒性肝炎所致急性肝衰竭的病死率仍高达50.80%。肝衰竭能否逆转
主要取决于受损肝细胞的坏死程度和残余肝细胞的再生能力,因此从
阻断肝细胞坏死和促进肝细胞再生这两方面探讨和尝试新的治疗措
施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生物学效应广泛的造血生长因子一粒细胞集
落刺激因子(G.CSF)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具体表现在G.CSF能
够改变机体在脂多糖(LPS)刺激后释放促炎性和抑炎性细胞因子的
平衡。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病毒性肝炎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中起
重要作用,LPS激活枯否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在原发性损
伤的基础上,加重肝脏的损伤。推测G.CSF可以通过改变单核巨噬
系统在LPS作用下的细胞因子的释放平衡阻断急性肝衰竭的发生发
展,对急性肝衰竭具有保护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
观察到骨髓造血干细胞有增殖分化为肝细胞的潜能。在肝细胞大量破
坏且增殖受到抑制的情况下,造血干细胞可迁移入肝脏,参加肝脏结
构和功能的重建。G.CSF正是造血干细胞的有效动员剂,因此推测
G—CSF可通过动员造血干细胞促进肝脏损伤后的肝细胞再生。
目的体外观察G.CSF对慢性重型肝炎(急性肝衰竭)患者外
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功能的调节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将G.CSF
用于治疗D.氨基半乳糖(D.GalN)和LPS联合所致的小鼠急性肝衰
竭模型,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急性肝衰竭提供新的思
路。
方法
(1)分别收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外周静脉血,
单独刺激组。体外培养48小时后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酶标记免疫吸
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中的TNF.Ⅱ、IL.6、IFN吖和L.10水平;
mRNA表达水平。
(2)D-GaIN 1099/kg腹腔注射制造小鼠急
600mg/Kg联合LPS
性肝衰竭模型:治疗组于造模前24小时,2小时和造模同时分别给
予rhG.CSF
300“g/kg腹腔注射,对照组相应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比较两组小鼠24小时存活率、血清转氨酶及肝组织病变程度,并用
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的TNF.Ⅱ、IL.6、IFN.1,和L.10mRNA表
达水平,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肝细胞凋亡。
(3)D—GaIN
600mg/Kg联合LPS1099/kg腹腔注射制造小鼠急
性肝衰竭模型。G.CSF动员组于造模前72小时、48小时,24小时
300
分别给予rhG.CSF
pg/kg腹腔注射,对照组相应予生理盐水腹腔
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法检测肝细胞的增殖指数;免疫
组化法检测肝内的干细胞标志Thy.1以明确造血干细胞的迁入情况;
平。
的增殖曲线和BrdU标记指数。
结果
1.慢性重型肝炎(急性肝衰竭)患者和健康志愿的PBMC在体
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而经G.CSF预培养的PBMC上清中的TNF.Ⅱ
1,
IL·10水平
的mRNA水平变化与培养上清相同。
II
2.D.GalN/LPS所致的小鼠急性肝衰竭,24小时存活率为20%,
组织学可见大面积肝坏死,血清转氨酶明显增高,肝细胞大量凋亡。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小鼠的24小时存活率显著提高(68%vs20%。P
IFN-7
0.796vsl.046,P0.001),IL一6和IL.10mRNA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1.509vs0.912,P=0.007;0.996vs0.811,P=0.012)。
3.G.CSF预处理组小鼠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