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卫生学监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院感染卫生学监测 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 消毒所 (黑龙江省医院感染与预防控制中心) 林 玲 意 义 了解医院重点科室环境状况 各种类别微生物污染状况 调查引起医院感染因素 保持各类重点科室符合要求 实验室质量控制意义 出具检验结果真实、科学、有效 防治实验室人员实验室感染 保证数据完整性、延续性 为计量认证支撑、保驾护航 目前医院监测存在的问题 领导对医院环境监测工作不重视,没有其他检验岗位受重视 监测人员岗位不固定 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对现行检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掌握不准确 目前医院监测存在的问题 检验设备陈旧、不符合要求 试剂、培养基不质控 采样方法不科学、不规范 使用的中和剂溶液、洗脱液不正确 原始记录填写不全、或没有原始记录 计算结果有误 结果评价 目前医院监测存在的问题 没有复核制度或形同虚设 监测频次不正确 监测项目不全 编造数据 采样人员和检验人员分开 加强质量控制保证数据准确 实验人员有一定相应学历资质 人员相对固定 经过培训上岗 良好的职业道德 加强质量控制保证数据准确 有固定实验室 符合生物安全基本要求 生物安全柜 配备相适应的配套设备 化学实验室有相应器材 加强质量控制保证数据准确 购置各种试剂、培养基符合要求 试剂、培养基配制、灭菌、保管符合要求 对照组(阴性、阳性)符合要求 加强质量控制保证数据准确 严格执行国家法规、标准 检验方法现行有效,制定SOP 无菌操作 采样方法操作规范 样品编号唯一性 对照组符合要求 培养温度选定 加强质量控制保证数据准确 结果计算 数据处理 结果评价 报告书写格式、信息、完整 加强质量控制保证数据准确 实验室布局符合计量认证 符合生物安全相关要求 样品、器材消毒处理 检验报告(化验单)保存 个人防护 标准预防 生物安全柜 卫生洗手 需要监测的重点科室 手术室 供应室 ICU 血透室 分娩室 内镜室 口腔科 处置室 治疗室 污水处理站 监测的种类 空气 物体表面 医护人员手 无菌器械 内镜 生物安全柜 灭菌器械 污水 使用中消毒剂及灭菌剂 消毒剂含量 洁净层流手术室 洁净ICU 具体的监测方法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注意事项 化学卡或生物监测必须放入测试包内中央 测试包必须是标准规格大小 注意指示胶带长度、灭菌日期、使用期限 目前生物监测还是每月一次 各种指示剂使用均在有效期内 注意生物指示剂培养温度、时间 (54℃) 干热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化学检测法 物理检测法 温度测定法 热电偶检测法 生物检测法 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监测 监测需注意: 紫外线辐照计每年校准一次 开灯5分钟后测定 监测时距灯管距离1米 电压影响辐照强度 做好个人防护 指示卡在有效期内、避光保存 医疗器械灭菌效果的监测 监测需注意: 无菌监测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具体要求 灭菌器械采样地点要相对无菌 采样器材必须无菌 采样液应为洗脱液 0.1%吐温生理盐水 送检时间不得超过 6h,若样品保存于 0℃~4℃,则不得超过24h。 若消毒因子为化学消毒剂,采样液中应加入相应中和剂 手和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监测 监测注意事项: 洗脱液:0.1%吐温—80 PBS(0.3%磷酸盐缓冲液) 结果的计算与评价(一只手面积约 30cm2) 如果洗手使用化学消毒剂,采样液中应加入相应中和剂 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 需注意问题: 空气监测应有目标、重点 净化房间和普通房间检测时间不同 设对照组 阴性、阳性 浮游菌和沉降菌监测方法不同 培养时间不要过长 计算准确 致病菌监测 基本按GB15982-1995和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方法检验 注意增菌液的选择 各种选择培养基特点 生化指标鉴定 定性结论 谢 谢 手和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监测 原则:在消毒后或从事医疗活动前立即采样 Ⅰ、Ⅱ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Ⅳ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母婴同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工作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消毒合格。 皮肤黏膜:参照手的卫生学标准执行。 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 Ⅰ、Ⅱ类区域: 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细菌: 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Ⅳ类区域细菌: 总数≤15cfu/cm2,并未检出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