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研究进展_孙亮.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南医学2013 年5 月第24 卷第9 期 Hainan Med J, May 2013, Vol. 24, No. 9 doi:10.3969/j.issn.1003-6350.2013.09.0563 ·综 述· 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孙 亮 (海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海南 海口 570311) 【摘要】 遗传性耳聋是临床上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可导致患者长期的听力下降,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 康。遗传性耳聋是由于基因和染色体异常所致的耳聋,临床上检测遗传性耳聋的基因对于遗传咨询、生育聋儿 风险率评估、产前诊断以及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治疗等均可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引起遗传性耳聋的 基因多种多样,其又具有人种及地区的特异性,本文将几种在我国常见的耳聋基因及突变热点在遗传性耳聋发 病中的作用分别进行综述。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基因;进展 【中图分类号】 R76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6350(2013 )09—1342—04 [1] 据统计,新生儿中耳聋的发病率为1‰ ,其中大 (538CT及547GA)、SLC26A4(IVS7-2 A G、2168A [2-3] 约一半的耳聋与遗传因素相关 。而在遗传性耳聋 G )和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 ),本文将分别综 中,大约70%的患者为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 述几种遗传性耳聋基因在新生儿耳聋发病中的作用。 [2] ic hearing impairment ,NSHI ),即不伴有其他系统疾 1 GJB2 病;30%为综合征型耳聋(Syndromic hearing impair- GJB2基因(编码缝隙连接蛋白26 的基因)定位于 ment ,SHI),即该类型的患者除了听力下降的表现外, 13q11-q12上,于1993 年首次被克隆,该DNA 全长4 常常还伴有其他系统疾病的表现。非综合性耳聋又 804 bp ,编码区为678 bp ,有两个外显子,第二外显子 [4] 可根据其遗传方式,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上 含有编码蛋白的全部序列 。GJB2基因其主要生物 多为语前性耳聋)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上多为 学功能为编码缝隙连接蛋白26 ,并与相邻的缝隙连 语后性耳聋),所占比例分别为75%~85%、15%~24%, 接蛋白组成一个完整的通道,该通道对于细胞间物质 [2] [5] 其余的则为X 连锁遗传 。 的交换和信息的传递有着重要的作用 。据文献报 在临床工作中,进行相关遗传性耳聋基因的检测 道,该基因在人类的耳蜗毛细胞中高表达,若GJB2基 对于遗传性耳聋的产前诊断与基因检测至关重要。 因编码区域发生突变,产生了没有生物活性的蛋白 在我国,常见的耳聋相关基因及突变热点包括GIB2、 质,影响了缝隙连接蛋白所组成通道的正常功能,导 (35delG、176del16bP、235delC 及299-300delAT) ,GJB3 致细胞间信息的传递受到阻碍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