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后周冯晖墓中“竹竿子”人物图像考证.pdfVIP

五代后周冯晖墓中“竹竿子”人物图像考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Lou墨ALoFNANJ—NGARTs—Ns1_一11JTE 一美术与设计版 FII卜EARTs8l吊∞一呈 一2012\0_1 钉贴金,铜箍上安贴金,木葫芦内栽红油竹丝五十 进一步证实了五代冯晖墓中的 “竹竿子”形象为宋 茎,柄长六尺四寸八分,为十倍太簇之度。葫芦长 代及后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七寸二分九厘,为黄钟之度。竹丝长三尺六寸四分 五代冯晖墓中人物壁画为我们首次提供了早期 五厘,为五倍黄钟之度。葫芦上系彩线流苏。二人 关于 “竹竿子”的图像信息,这为我们全面、准确 执之,立丹陛上,举以作乐,偃以止乐。1【t从宋、元、 考察此种现象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同时为补充与完 明、清关于 “竹竿子的图像信息可以判断,其来源 善中国戏曲史提供 了新的图像证据。 可追溯到五代后周冯晖墓壁画中出现的”竹竿子 “形象,宋金以及后世所出现的 “竹竿子”形象均 参考文献: 在以上基础上,通过各种贴金、饰流苏、彩绘等装 [1】麻国钧.竹崇拜的傩文化印迹一兼考竹竿拂子[J】.民族 饰手段不断发展而来 。 艺术 .1994(4):49—5O.44. 而考察、分析冯晖墓持 “竹竿子”的参军色人 [2](宋)耐得翁.都城纪胜[M】.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9. 物服饰时,也出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据黄竹山考 [5】(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九)[M】.中国商业出版枉 , 1982:60. 证,宋代 “竹竿子”形象为 “头戴黑色展角幞头,身 [4]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75 穿圆领宽袖长袍,双手执竹竿置于胸前。”f2此种特 — 7. 征为最早的 “竹竿子”形象。我们再细看冯晖墓中 [5]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上)[M】.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现的 “竹竿子”人物所着服饰,男性人物头戴硬 198:24. 角幞头,幞头两脚上翘 ,身着红色圆领袍服,双手 [6]霍建瑜.执 “竹竿子”者称谓及服饰考[G]//赛社与乐户 持杖胸前。女性人物头戴幞头,幞头两脚折起上举, 论集 . 并各饰带叶红花一朵,身着浅红色圆领短袍,双手 [7】翁敏华.“竹竿子”考[J].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 执杖于胸前。与宋代 “竹竿子”人物形象相 比,幞 版,1~97(5):62.61. 头有明显的差异 ,人物所戴为五代流行的翘脚幞 [8】康保成.“竹竿子”再探[J].文艺研究,200I(4):106. 头,而五代翘脚幞头发展至宋则 日渐平直、变长, [9]柳子光等.乐学轨范[M].朝鲜京城古典刊行会影印,昭 和八年 (1955)年版,第三册第 1页. 山西省浮山县上东村宋墓壁画中 “竹竿子”人物所 [10]元史 ·第六册第 1773;[M】.中华书局,1976. 戴的展脚幞头为此提供了图像证明,再加上人物所 [11】四库全书[M].第618册第472页148.文渊阁本. 着的圆领袍服与宋代山西省浮山县

文档评论(0)

fengyu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