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年 9月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Sep.,2014
第 41卷 第 5期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 Vo1.41No.5
理势相生与万岁成纯
— — 略论王船 山之历史哲学
王林伟
(武汉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王船山的历史哲学可从历史与经世 、对历史性的领会、历史意识以及历史学四个方面来对其加以
阐明:船山以史学作为经世之学,这是其历史哲学的根本 出发点;而其极具特色的贞一之理 、相乘之几说和理势合
一 说指明了船山对本原历史性的深刻领会;“参万岁而一成纯”则展示了船山古今无几的深厚历史意识;他的历史
学则可以被阐释为 “设身处地”的历史现象学。通过与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比照,更能揭示出船山历史哲学的特性:只
有置身于天人回环、交尽的整体视野中,史际的原始展开才得以呈现自身。
[关键词]王船山;历史哲学;历史性;历史意识;历史现象学
[中图分类号]B24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1—4799(2014)05—0082—06
自晚清以来,船山的历史哲学便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在解放以前 ,嵇文甫、侯外庐与贺麟等先生对
船山的历史哲学已经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解放以来萧蓬父推进此前的思路并将其置于启蒙的思想背
景中加以阐发,提出不少光辉的命题,然其解释颇有受限于意识形态之处。在港台方面则有唐君毅作为
代表,他认为船山思想以史学为归,并用 “人文化成论”来概括其史学思想,港台的研究者多受此理路的
影响;然此理路颇依赖于宋明理学的话语系统,似未能完全凸显船山历史哲学的特性。要之,学者多认同
船山思想以史学为归。该见解突出体现了船山的历史意识 :从早期的 《周易外传》开始,船山就已经非常
关注对史事进行深层探讨;而 春《秋家说》等春秋学著作亦是即历史以探兴亡、治乱之本;至于晚年的 读《
通鉴论》和 宋《论》更是代表了中国古代史论的最高峰。
如此,则说船山的思想离不开对历史的不断反思并不为过。但历来不乏对历史进行反思者 ,何以唯
独船山能达到如此难 以企及的高度?此前的学者在这方面似未有较为透彻的说明,本文即拟对此略作阐
明。在笔者看来 ,有三点值得注意:船山对历史性的领会有其迥迈前人之处,这种领会直达思想 、人性和
历史性本身的源头,亦即天人回环的原初视野。与此相应,船山还具有古今无几的深厚历史意识 ,这种
“参万岁而一成纯”的历史意识使得船山在分析具体史事的时候能够以博大的心怀展开全方位的考虑 、
探究工作。此外船山更有一套独特的论史方法,本文称之为 “设身处地”的历史现象学 ,一种将全部身心
投入历史之中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评判的史学方法。如上三点即为船山对史际的出色领会,而其所有阐发
则以立人极为归 、以经世为本 ,此即船山以史学经世的思想。与此相应,本文将论述三个方面的内容:首
先是历史与经世之理想;之后将用三个小节来论述船山对史际的领会与阐发 ,此为本文的主要 内容;最
后 ,文章将 以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为参照来点出船山历史哲学之特色。
一 、 历史与经世 :资治通鉴论
船山以史学为经世之学,最能体现该思想且极为深刻的文本即为 读《通鉴论》卷末之叙论四,此处即
以此为本来展示船山之经世理想。读《通鉴论 ·叙论四》有云:
(1)旨深哉 !司马氏之名是编也。日“资治”者,非知治知乱而已也,所以为力行求治之资也。览往
代之治而快然,览往代之乱而愀然,知其有以致治而治,则称说其美;知其有以召乱而乱,则诟厉其
恶;言已终,卷已掩,好恶之情已竭,颓然若忘,临事而仍用其故心,闻见虽多,辨证虽详,亦程子所谓
[收稿 日期]2013—10—18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 目:2013M542070
[作者简介]王林伟 (1983一),男,江西安福人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讲师,主要从
事宋明理学、现象学研究。
第 5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