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机与证侯、症状分布规律研究.pdfVIP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机与证侯、症状分布规律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全国第卜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机与证侯、症状分布规律研究· 方芳 丁成华一程绍民 石强 郑绍勇 张敬文 冯磊 王玉臣 陈雪姣 (江西中医学院 江西南昌 330004)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机与证侯、症状分布规律,为本病证侯规范化 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近10年来以中医药为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进行 整理,并运用SPSSl2.0软件对该病的病机与证侯、症状分布规律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归纳。 结果:在所有病机中脾胃虚弱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肝郁、湿热、阴虚与血瘀等;证候 出现频率大小依次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各种症状频 次较高的有胃脘隐痛、大便稀或溏、胃脘胀满、胃脘灼痛等,胃脘胀痛、胸胁胀痛、食欲减 退、胃脘刺痛、泛酸、恶心呕吐、神疲乏力等次之。结论: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机 与证侯、症状分布规律的研究,为本病的证候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症状;证侯分布规律;现代中医文献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 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常见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其中肠上皮化生,被认为是萎缩典犁标志及癌变前兆儿1。在中医学里,本病属“胃脘痛” “痞满”“胃痞”“嘈杂”范畴,病位在胃,病因以饮食失调、七情失和、劳倦过度、先天 禀赋不足、外邪犯胃等多见埋1。CAG作为一种癌前状态,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胃癌的 预防意义重大。由于其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清楚,因此现代医学对于这种胃癌前状态尚无令人 满意的治疗手段,而历代中医在本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显示出独特的优势。近 几十年来,借助现代检查手段和方法,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但因CAG病机较为复杂, 临床辨证分型至今尚未完全统一,为本病的辨证施治规范化带来诸多不利。因此,慢性萎缩 性胃炎的病机分析及证侯、症状分布规律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近10年来以中医药为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进行整理,综合运用归纳、 比较、分析等方法,结合中医理论,分析了现代中医关于本病的病机及证侯、症状分布规律, 为今后该病中医临床和科研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2 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CNⅪ)、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收录 的发表时间在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之间的文献。采用计算机检索与人工筛选相结合, 剔除不合格文献。 1.2纳入标准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卫生厅、南昌市科技局重点资助项目(GJJ09279, 2009202,2060402) 一通讯作者:丁成华,女,教授,从事中医诊断学研究,项目负责人。 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 ①文章研究对象为明确的CAG的中医临床诊治;②观察病例成组设计,病例数不少于 20例。 1.3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综述文献;⑨动物实验及病理研究等基础文献;④ 采用中成药治疗而无具体药物或无l临床病例者;⑤个案分析;⑥以中医针灸为主要治法者。 1.4资料处理及统计分析 (1)证侯规范: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为依据,对 文献中辨证分型的名称进行规范,另以《中医诊断学》[3】、《中医证侯规范》【4】、《中医证 侯鉴别诊断学》[5】进行补充。 (2)症状名称规范:以《中医诊断学》、《中医药学名词》、《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6】 为依据对文献中各类症状名称进行规范。 (3)统计分析: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中医病机、症状、辨证归纳,并采用频数统计 方法,运用SPSSl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病机分析 本研究共收集符合条件的文献122篇,文献中病例数共7317例,涉及的主要病机经归 纳共分为六类:脾胃虚弱、肝郁、湿热、阴虚、血瘀和其他。统计结果见表1、图l: 表1CAG病机分析 图1病机分布百分比图 从以上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