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遗 传 学 报, 18(6):495-499,1991
滩ctaGeneticaSinica
中国两种掌突蟾锄(足蟾科Pelobatidae,
无尾目Anura)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
李 树 深
(云南大学生物系、昆明 650091)
kf 梁 叶 昌媛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
本文对分布于云南境内的两种Leptolalax— L.ventripunctatu:和L.alpinu:的常规
Giemsa核型、C-带和 Ag-NORs作了研究,结果表明L.ventripunctatts,的 2n。22520
it+2T,}NF二42,1对 Ag-NORs位于5q,并呈现异形现象,该区域亦显 C一带正染;L.
alpinus2n二24,14M+4SM+6T5NF,42,1对Ag-NOR。位于No.8短肾端部,并有
随体联合现象。两种的着丝点区域均呈现C-带正染。
关键词 腹斑掌突蟾,高山掌突蟾,核型,银染,C一带,锄足蟾科
掌突蟾 (LeptolalaxDubois,1980)是亚科’Leptobrachinae中比较特化的类群.
它个体小,内掌突较发达,V,41Ai体侧有气囊,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原记录共
4种,我国境内仅2种(2,141。最近,费梁等待(发表)在云南境内发现两个新种,即本文所涉
及的两个种,它们之间外形酷似,但核、带型却迥然相异。关于该属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只
有Morescalchi(1$,报道了分布在东南亚的鳖掌突蟾 (L.pelodytoides)的核型,尚不见任
何带型研究,故作此文。
材 料 和 方 法
腹斑掌突蟾 (Leptolalaxventripunctatus),,雄性个体.1989年,月采自云南励
腊县;高山掌突蟾 (L.。份inns)15雄性,5雌性个体,1987-1989年采自云南景东县.
染色体玻片标本用骨髓细胞蒸气固定法(5,161,C一带按 Sumne:方法1241,Ag-NOR:按
Howell和Black法进行1【51。在逐片观察的基础上,确定其二倍体数,最后选择10个中
期分裂相进行测算.核型特征参数照Morescatchi的标准1171,数据显著性差异按
t- __l:!Xi-二Xx}
了趁SE,)2一千(SE2)
判定。
结 果
腹斑掌突蟾 (图版 La.,c.e.表1),2n~22920M+2T,NF~42.No.9为T,其余
声衷于少990年1月3日收到。
困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本系87级研究生骆佳锐同学协助野外工作,谨致谢意。
496 遗 传 学 报 18卷
表1 两种掌突姗的核型测皿数据
Table1Thekaryotypicdataoftwoleptolalaxpelobatoids
腹斑掌突蟾 高山掌突49
Leptolalaxventripunctatus 乙.a1pinus
No.
相对长度 相对长度 着丝点位置
Relative 嘴 比 Relative 臂 比 Location of
Arm ratio Loica1AtionWof{ Arm ratio
length 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猪1、3号染色体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pdf
- 猪2号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与QTL定位分析.pdf
- 猪5个群体SLA微卫星遗传多样性.pdf
- 猪13号染色体部分微卫星标记与肉质性状关系的研究.pdf
- 猪13号染色体上拷贝数变异区内基因信息发掘及遗传规律分析.pdf
- 猪a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FUT1) M857位点遗传变异分析.pdf
- 猪a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FUT1)在26个中外猪种中的遗传变异研究.pdf
- 猪ACTA2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其与生产性状的关联.pdf
- 猪CAST基因多态性与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及屠宰性状的相关性分析.pdf
- 猪FIT1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相关性.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