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顺酐生产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docVIP

国内外顺酐生产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油化工行业资料,非原创。如侵犯了你的著作权,请与我联系,以便我及时删除。谢谢!

国内外顺酐生产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 卓创资讯??本网编辑 编辑于:2006-11-14 16:35:54 顺酐又名马来酸酐,化学名顺丁烯二酸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仅次酐于苯酐、醋酐,为第三大酸酐。主要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醇酸树脂,另外还用于农药、涂料、油墨、润滑油添加剂、造纸化学品、纺织品整理剂、表面活性剂等领域。以顺酐为原料可以生产1,4-丁二醇、у-丁内酯、四氢呋喃、马来酸、富马酸和四氢酸酐等一系列重要的有机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   目前工业化生产顺酐按原料路线分主要有苯法、正丁烷法、碳四烯烃法、苯酐副产法。其中苯法作为传统原料,已被广泛地用来生产顺酐,但由于苯资源有限,以碳四烯烃和正丁烷为原料生产顺酐技术应运而生,尤其是富产天然气和油田伴生气的国家,拥有大量的正丁烷资源,因此近年业正丁烷法发展迅速,已占主导地位,约占总生产能力的80%左右。   80年代末期,天津中和化工厂引进SD公司技术,建成中国第一套1万吨/年的苯氧化法顺酐生产装置。1995年苏州合成化工厂又引进了一套朗莎公司苯法固定床万吨级顺酐工业化装置。这些装置的成功引进使中国顺酐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过多年来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加上自选开发千吨级小规模顺酐装置的技术改造经验,使中国已基本具有建设万吨级苯固定床氧化法工业装置的技术。   一、国外顺酐市场分析   世界顺酐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为美国、西欧、亚洲等,全球最大的顺酐生产厂家是美国亨茨曼公司,生产能达到10.9万吨/年,到2002年,全世界顺酐的总生产能力已经达到约135.0万t,产量约110.0万t,其中北美的生产能力约占19%,南美和中美的生产能力约占3%,西欧的生产能力约占36%,亚洲的生产能力约占35%,东欧的生产能力约占6%,非洲的生产能力约占1%。世界顺酐生产能力最大的6家生产厂家分别是比利时BASF公司、美国Huntsman公司、意大利Lonza公司、美国Ashland公司、美国Bayer公司以及德国Condea-Huntsman公司,生产能力合计为60.0万t/a,约占世界顺酐总生产能力的44.4%。在生产工艺上,美国顺酐全部采用正丁烷氧化法进行生产;南美和中美采用正丁烷氧化法和苯氧化法的生产能力分别占48.8%和43.9%;西欧其中约75%采用正丁烷氧化法进行生产,23%采用苯氧化法生产,2%采用苯酐副产法生产,日本58%采用苯氧化法生产,39%采用C4或正丁烷氧化法生产,3%采用苯酐副产法进行生产。海外顺酐的主要生产厂家见表1所示。 表1 海外顺酐主要生产厂家情况(万t/a) 生产厂家名称 地址 生产能力 生产工艺 Huntsman公司 美国WV Neal 10.9 正丁烷氧化法 Ashland公司 美国得克萨斯Baytown 4.8 正丁烷氧化法 Bayer公司 美国IL,Joliet 5.4 正丁烷氧化法 BP Amoco公司 美国FL,Pensacola 4.5 正丁烷氧化法 Repsol-YPF公司 阿根廷Ensenada 1.8 正丁烷氧化法 Elekeiroz公司 阿根廷Varzea Paulista 2.0 苯氧化法 DSM精细化学公司 奥地利Linz 4.2 正丁烷氧化法 BASF安特卫普公司 比利时Feluy 13.5 正丁烷氧化法 Cray Valley公司 法国Drocourt 1.5 苯氧化法 BASF公司 德国Ludwigshafen 0.6 苯酐副产法 Bayer公司 德国Uerdigen 0.2 苯酐副产法 Condea-Huntsman公司 德国Moers 5.6 正丁烷氧化法 Lonza公司 意大利Ravenna 5.0 正丁烷氧化法 Lonza公司 意大利Scanzorosciate 4.0 苯氧化法 Polioli公司 意大利Vercelli 3.6 苯氧化法 Compania公司 西班牙San Roque 2.0 苯氧化法 Dupont公司 西班牙Auiles 7.0 正丁烷氧化法 日本邻苯二甲酸公司 日本水岛 0.4 苯酐副产法 三菱化学公司 日本Kurashiki, 3.2 正丁烷氧化法 三井Takeda化学公司 日本Kurashiki 3.2 苯氧化法 日本Nippon Shokubai公司 日本Himeji 3.5 苯氧化法 日本NOF公司 日本Oita 1.3 正丁烷氧化法 Aekyung石油化工公司 韩国蔚山 0.8 苯酐副产法 Korae PTG公司 韩国蔚山 2.5 正丁烷氧化法 Yongsan化学公司 韩国蔚山 3.5 其中18kt/a采用苯氧化法 台湾Grand联合化学公司 台湾林园 2.0 正丁烷氧化法 台湾Tasco化学公司 台湾高雄

文档评论(0)

cwwpy1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