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资料-【疾病名】小儿心房扑动.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疾病名】小儿心房扑动 【英文名】pediatric atrial flutter 【缩写】 【别名】atrial flutter of children;auricular flutter of children;小 儿房扑 【ICD 号】I48 【概述】 小儿心房扑动 atrial flutter,AF 简称房扑,从胎儿期到各年龄组均可 发病,虽不多见,但病情较重,应及时治疗。与成人不同,小儿心房扑动较心 房颤动多见。 心房扑动是心电图上具有典型的锯齿样心房波的快速、规则的异位房性心 律失常。其心房率婴幼儿期约为 350~600次/min,儿童期约为 250~350次 /min。 扑动和颤动在儿童少见,但因其常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死 亡,故为儿科急症,需紧急处理。 【流行病学】 小儿时期心房扑动与颤动很少见。其发病率分别占小儿心律失常的0.38% 和0.26%。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20余年小儿心电图资料中,仅见 2 例心房扑 动和 1 例心房颤动。 【病因】 心房扑动可发生在正常心脏的小儿,多见于婴儿、新生儿甚至胎儿,其产 生机制可能因心房肌及传导系统发育不完善,冲动在心房肌内或经房室旁路产 生折返引起。多数患儿有器质性心脏病,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尤其多见于大 动脉错位经 Mustard或Senning手术后的患儿。其他有心肌炎,扩张型心肌 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及心外因素如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 等电解质紊乱。Garson等报道由 11所医院协作研究的AF 380例,发病年龄 1.1~25岁 中位数 10.3岁 ,先天性心脏病占 81%,主要有大动脉错位,单心 室复杂畸形,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房室通道等,其中 75%患者在发生 AF 之前至少做过一次心脏手术。心内手术创伤,瘢痕组织的形成,可能为产生折 返激动提供基础条件 。 【发病机制】 1.分型 1 心电图检查 :临床根据心电图检查分为典型房扑和非典型房扑,典型房 扑心电图Ⅱ、Ⅲ、aVF、导联的心房扑动波为负向锯齿波,又称为常见型;反 之,不典型房扑心电图 Ⅱ、Ⅲ、aVF、导联的心房扑动波为正向波,又称为不常 见型。 2 临床电生理检查 :根据房扑对心房起搏的反应和房扑频率的不同,分为 Ⅰ型房扑及Ⅱ型房扑。 Ⅰ型房扑频率较慢,可被快速心房起搏 中止,而Ⅱ型房 扑频率较快, 不能被快速心房起搏 中止 。 3 新分类法:最近,国外 Scheinman 根据对房扑的成功射频导管消融部位 和折返环所围绕的解剖结构,提出新的分类方法,大致如下: ①右心房房扑:三尖瓣环-下腔静脉的峡部作为房扑折返环的关键部位及峡 部非依赖性房扑 包括外科手术后瘢痕房扑 。 ②左心房房扑:二尖瓣环部位房扑等。 2.电生理机制 房扑的发生机制 目前为多数学者接受 的是房内折返激动学 说 。 临床上大多数房扑是由于房内折返引起,且部位多位于右房。 Ⅰ型典型房 扑的折返激动在房间隔是尾头方向,在右房游离壁则为头尾方向,即逆钟向; Ⅱ型非典型房扑为顺钟向 。房扑折返环的后下方多有一个缓慢传导区。经电生 理及外科手术证实,缓慢传导区多位于冠状窦口、下腔静脉瓣和三尖瓣环周围 的峡部。另外,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心房瘢痕处也可形成缓慢传导区而引起折 返。 【临床表现】 患儿的症状和体征与心脏病的轻重和心室率的快慢有关。轻者可无症状, 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晕厥、抽搐、心源性休克等。如心率快、持续时间长、 发作频繁的房扑可引起心动过速性扩张型心肌病。体格检查时,心音低钝、强 弱不等,可有脉搏脱漏 。新生儿期房扑的临床表现可有两种类型: 1.先天性慢性房扑 多在生后即出现,患儿多能耐受,一般治疗无效,可 在1岁内 自愈。 2.阵发性房扑 多在生后数周或数月后发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如洋地黄 有效,但易复发。 正常心脏新生儿及婴儿 AF常呈持续发作,少数为阵发性。房室传导可为 1 ∶1,心室率极快,达 250次/min以上,易致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发生心 力衰竭 。如房室传导为2 ∶1 或3 ∶1,患儿常可耐受,症状不明显,多于 1 岁 之内 自行消退,预后良好。AF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多有头晕、心悸、乏力, 严重者发生心力衰竭、晕厥或心脏性猝死,预后取决于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左 房大小及药物治疗能否控制AF发作。Garson报告的AF 38

文档评论(0)

文档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200221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