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及鉴定.docxVIP

4.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及鉴定.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及鉴定简介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性寒。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因炮制方法不同,功效各有所主。大黄的主要成分为蒽醌衍生物,总量为3~5%,部分游离,大部分以苷的形式存在。大黄的抗菌、抗感染有效成分为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表现为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药理证明大黄能缩短凝血时间,止血的主要成分为大黄酚。大黄粗提物、大黄素和大黄酸对实验性肿瘤有抗癌活性。泻下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番泻苷类。另外,大黄还含有鞣酸类化合物,含量为10~30%,有止泻作用。实验目的掌握中药大黄中蒽醌苷元的提取方法——两相水解法掌握pH梯度萃取法分离酸性成分的原理及操作技术掌握游离蒽醌类成分的一般鉴定方法了解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的原理和操作技术实验原理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有结合态和游离态两种形式存在。其中游离态的蒽醌化合物(苷元)主要包括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五种(见表1)。表1 大黄中苷元主要成分的分子结构R1R2大黄酚CH3H大黄素甲醚CH3OCH3大黄素CH3OH芦荟大黄素HCH2OH大黄酸HCOOH大黄酸(rhein):黄色针状结晶,mp 321~322℃(升华),330℃分解。不溶于水,能溶于吡啶、NaHCO3等碱液,微溶于乙醇、苯、三氯甲烷、乙醚、石油醚。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橙色针状结晶,mp 223~224℃(甲苯),能升华,易溶于热乙醇,可溶于乙醚、苯、稀氨水、Na2CO3和NaOH水溶液大黄素(emodin):橙黄色针状结晶,mp 256~257℃(乙醇或冰醋酸),能升华。易溶于乙醇、稀氨水、Na2CO3等碱液,微溶于乙醚(0.14%)、苯(0.041%)、三氯甲烷(0.0718%),几不溶于水。大黄酸甲醚(physcion):砖红色单斜针状晶,mp 206℃(苯),能升华。溶于苯、三氯甲烷、吡啶及甲苯,微溶于醋酸及乙酸乙酯,不溶于甲醇、乙醇、乙醚和丙酮。大黄酚(Chrysopanol):橙黄色六方形或单斜形结晶,mp 196~197 ℃(乙醇或苯),能升华。易溶于沸乙醇,可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醚、三氯甲烷、醋酸、苯和NaOH溶液,微溶于石油醚、冷乙醇,不溶于水、NaHCO3和Na2CO3水溶液。结合态类的蒽醌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physionmonoglucoside,黄色针状结晶,mp 235℃)、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aloe-emodinmonoglucoside,mp 239 ℃)、大黄素葡糖糖苷(emodinmonoglucoside,浅黄色针状结晶,mp 190~191 ℃)、大黄酸葡萄糖苷(rhein 8-monoglucoside,266~267 ℃)、大黄酚葡萄糖苷(chrysophanolmonoglucoside,245~246 ℃)。分子结构见图1由于大黄中蒽醌的存在形式以结合态为主,游离状态的仅占小部分,为了提高游离蒽醌的得率,在提取过程中采取酸水解和乙醚萃取相结合的方法(两相水解反应)。依据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酸性强弱不同,采用强弱不同的碱水萃取。苷元酸性强弱顺序如下: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所以可以采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依据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极性差异,可以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苷元极性强弱顺序如下: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实验内容实验材料与设备大黄饮片、NaHCO3、Na2CO3、NaOH、浓硫酸、氨水、浓盐酸、乙醚、石油醚、醋酸乙酯500mL圆底烧瓶、烧杯、滴管、橡皮管、球形冷凝管(30cm)、层析缸、标本瓶、索氏提取器、250mL分液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普通滤纸、薄层板、喷雾器、pH试纸。实验部分粉碎取干燥的大黄饮片约200 g,剪碎,置万用粉碎机中粉碎数分钟后得到大黄粗粉,过80目筛得到大黄细粉,置干燥器中备用。酸水解提取大黄蒽醌苷元大黄10 g,加10% H2SO4水溶液 50 mL充分搅拌润湿,装入250 mL圆底烧瓶中加乙醚50 mL热水浴上回流提取1 h,过滤得滤液(保护好滤液,不要让其挥发过多),滤饼于70℃干燥(干燥时间不宜过长,且干燥目的是让其容易取出)后研碎,置索氏提取器(索氏提取器组装时要注意,棉花不能塞得太紧,滤纸筒不宜过高)中,加入乙醚50 mL回流提取1 h,过滤,合并两次乙醚提取液(t)于250 mL的分液漏斗中,用蒸馏水(三次,共约100 mL,)洗至中性备用。五种大黄蒽

文档评论(0)

文档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200221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