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圜訇冒 ·史论评
CHfN£sEPAJNrlNG CA ILlGR^ y
北宋笔制与书风嬗变
◇ 陈志
在文房四宝当中,对书风影响最大的当属 骏。宣城传散卓,能使少师困。”②欧阳修在 圣 是获得了唐宋以来一些著名文人的吹捧。林逋
毛笔。研究者早就注意到,北宋纵横洒脱的新 俞惠宣州笔戏书》中说:“宣人诸葛高,世业守 云:“予顷得宛陵葛生所茹笔十余简,其中复得
书风与当时新的制笔工艺大有关系。但是由于 不失。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硬软适人手, 精妙者二三焉,每用之如麾百胜之师,横行于
缺少出土文献的支持,我们无法对当时制笔工 百管不差一。”③笔毫的软硬容易理解,但是毛 纸墨间,所向无不如意。”⑨梅尧臣 ((次韵永叔
艺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只能通过当时人的记述 笔的 “亡’和 “副”则经常被人误会。与 “心”和 试诸葛高笔戏书 云:“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
来获得一些零星的认识。在文献解读的过程 “副”相联系,毛笔还有 “柱”和 “被”。方以智 一 。 ”⑩尤其是苏轼的揄扬更是不遗余力。 东
中,由于理解的差异,导致很多错误的说法。如 《通雅))卷三十二 ((器用 ·纸笔墨砚》云:“蒙恬 坡题跋》卷五 书赠孙叔静 云:饮“官法酒、烹
认为 散“卓笔”即为 “空心笔”,“枣心笔”即笔 始为笔,兔毫笔也。有柱有被,有 =J【、有副。”④那 团茶、烧衙香、用诸葛笔,皆北归喜事。”⑩又卷
毛中有枣子形的笔心等等。本文旨在全面梳理 么什么是笔的 “心”和 “副”呢?我们不妨看看 五 书诸葛笔》云:“宣州诸葛氏笔,擅天下久
宋代有关制笔工艺的论述,力图对聚讼最多的 (传)韦仲将 笔墨方》中的一段文字: 矣,纵其间不甚佳者,终有家法。”⑥
散“卓笔” “枣心笔”的名实作出较9A信服的 先于发梳梳兔毫及青羊毛,去其秽毛 北宋中前期,诸葛笔成为当时翰墨场中的
考述。在此基础上,考察诸葛笔最后走向衰败 讫,各别用梳掌痛正毫,齐锋端,各作扁,极 抢手货。林逋、蔡襄、欧阳修、梅尧臣、苏轼、黄
的历史原因,并联系当时书法创作实际,揭示宋 令匀调平好。用裹青羊毛,毛去兔毫头下二分 庭坚、米芾等著名书家无不致意再三;直到元
代熙宁前后书风丕变的史实与当时制笔工艺的 许,然后合扁卷令极固,痛颉讫。以所正青羊 符、崇宁间,诸葛笔仍为时人所宝重。蔡绦 铁
内在联系。 毛中截用裹笔中心,名为笔柱,或曰墨池、承 围山丛谈 卷五云:“吾顷见尚方所藏右军 笔
墨。复用青毫外如作柱法使心齐,亦使平均, 阵图 ,自画捉笔手于图,亦散卓也。又幼岁当
痛颉内管中,宜心小不宜大,此笔之要也。⑤ 元符、崇宁时,与米元章辈士大夫之好事者争
研究宋代的笔制,首先应该提到流传将近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笔亡’由少量长毫 宝爱,每遗吾诸葛氏笔,又皆散卓也。”⑥这道
七百年的诸葛氏散卓笔。蔡僚 ((铁围山丛谈 卷 制成, “笔心”基础上加 “副”束颉成 “笔柱”, 出了诸葛氏散卓笔从魏晋以来就长盛不衰的史
五云: 再在外层加副跫,是为 “被”。副毫如果是三 实。北宋中后期,以著心顿副见长的诸葛笔受到
宣州诸葛氏,素工管城子,自右军以来世 层,就称为 “三副笔”。诸葛氏散卓笔即 “三副 了 “无亡’笔的严峻挑战。叶梦得 避暑录话
其业,其笔制散卓也。……吾闻诸唐季时有 笔”,其具体制作方法正如山谷所云:“宣城诸 卷上云:“治平、嘉祜前,有得诸葛笔者,率以为
名士,就宣帅求诸葛氏笔,而诸葛氏知其有书 葛高系散卓笔,大概笔长寸半,藏一寸于管中。 珍玩云,一枝可敌它笔数枝。熙宁后,世始用无
名,乃持右军笔二枝乞与,其人不乐。宣帅再 出其半,削管洪纤,与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