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配套学案:第二单元《梨园春秋》(岳麓版必修3).docVIP

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配套学案:第二单元《梨园春秋》(岳麓版必修3).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案11 梨园春秋 [课标要求]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一、戏曲的起源 1.戏曲的萌芽:中国古代的戏曲起源于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傩”蕴涵着戏曲的萌芽。[深度点拨] 每一个民族的祖先,都有过信仰原始宗教的历史。巫师为驱鬼敬神、逐疫去邪,经常举行类似于“傩”的仪式,是原始时代人类活动的共同特点。 2.梨园:唐代宫廷中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3.南戏 (1)形成原因 ①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②出现了许多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 ③民间表演技艺兴盛,各种通俗文化发展。 (2)南戏的出现:两宋之际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的一种戏曲形式。[重点精讲]南戏为什么最初在温州一带产生? 两宋时期,北方人大量南迁,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另外温州一带自古社火活动兴盛,民间小戏极为丰富,这些都为南戏的产生提供了深厚基础和良好条件。 [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南戏的产生,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元代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推动了元杂剧的产生。 深化探究 材料一 江西南丰石邮村傩神庙门联:“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 材料二 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温州乐清县人祖杰欺压百姓。乡人告到官府,祖杰行贿于官府,官府反而将告状人治罪下狱。于是民间艺人将之写成戏文上演,在舆论压力下,官府被迫将祖杰治罪。思考 (1)材料一中傩与戏有何共同点?为什么说傩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 (2)依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南戏主要流行于社会哪个阶层?体现了怎样的社会功能?为什么在温州一带戏曲获得大发展? 答案 (1)共同点是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原因:随着宗教色彩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并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艺术,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 (2)主要在民间流行,一般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宋代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促进江南地区发展;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民间表演技艺兴盛,南戏形成。 二、元杂剧与昆曲 1.元杂剧 (1)兴起时间:元朝时在北方兴起。 (2)特点: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3)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被称为“元曲四大家”。[重点精讲] 元杂剧流行的原因有哪些? 元杂剧得以流行,一是得益于城市经济繁荣与市民阶层壮大。二是与当时知识分子的地位低下有关,不愿在元朝做官以及仕途无门的文人,纷纷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促成了元杂剧的昌盛。2.昆曲 (1)昆曲由来:因兴起于江南昆山而得名。 (2)鼎盛:明中叶到清中期。 (3)特点:表演载歌载舞。 (4)影响: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 深化探究 材料一 《西厢记》第一次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社会响亮地提出“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口号。 材料二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酸酸楚楚无人怨。——《牡丹亭》 思考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戏剧形式?并指出推动其发展的因素。为什么说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戏曲形式?该形式有何特点和地位? 答案 (1)元杂剧。经济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壮大;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对社会不满的宣泄。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2)昆曲。载歌载舞,无声不歌,无乐不舞;声腔婉转,极其细腻,格律、宫腔极其考究;故事至情至性。被誉称为“百戏之祖”。 三、“国粹”京剧 1.原因:明清时期,北京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四方艺人荟萃;乾隆年间,三庆班等四大徽班进京推动了京剧的形成。 2.形成:徽班吸取湖北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更加规范考究。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 3.特点:京剧将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来展现大千世界。[深度点拨] 京剧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在内容上,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在分工上,包括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3)在动作上,多采用虚拟性、抽象性动作,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4.影响:京剧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易混易错] 京剧不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而是徽、汉剧在京城合流,吸取了昆曲、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受京城文化的熏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jphm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