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00kV三堡变串补二次系统改造.pdf
科学论坛
啊 I
500kV三堡变串补二次系统改造
王一兵
(江苏省 电力公司徐卅l供 电公司 221005)
[摘 要]串联补偿装置能够显著增大系统输送能力、提高系统稳定性,而串补研制的国有化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三堡变500kv
东三 I、Ⅱ线串补二次系统的国产化改造,较为详细的对 比了各模块的改造效果。
【关键词】串联补偿 二次系统 改造
中图分类号:TM76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109—01
0问珏的提出 强、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在可靠性与抗干扰能力方面处于国际领先。针对平台的
江苏徐扑1500kVZ堡变装有两套补偿度为40%的西门子产固定串补装置, 工作环境,对平台测量系统进行了严格交变湿热、浪涌冲击等试验 ,系统均通过
分别串接于东三I、II线上 。自20oo年投运以来,串补装置为提高线路的输送能力 了测试。
发挥了较大作用,但在此期间,该装置故障频繁,尤其控制、保护系统的故障多 2.3 电磁干扰部分
次造成串补旁路,甚至使整条线路退出,造成了重大损失。 改造前:由于抗干扰措施相对较弱,原串补装置二次系统多次出现由于干
2006年7月三堡变东=III线固定串补装置的投运成功,标志着国产化串补 扰而造成保护误闭锁、误告警、虚电流甚至元件频繁损坏等情况
有了历史性突破,同时也为东三I、II线串补的国产化改造提供了技术储备。 改造后:抗干扰问题已经得到全面解决。新设备充分根据国内电力系统的
1方案确定 特点和设计标准,对串补二次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并通过全面的抗干扰
为彻底消除原有串补二次系统的各种问题,同时消除因厂家不同而存在的 试验验证,确保了二次系统的每一个机箱抗干扰水平都达到了三级指标。
软硬件接口问题,改造工程计划将三堡变东三I、II线原串补装置的全部二次系 24控制保护部分
统设备及部分一次设备更换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设备 。 改造前 :原串补保护单元只采集和接收本保护单元相关的测量量,各保护
更换所有测量CT,每相平台增加两个取能cT,一个用于测量系统 ,一个用 单元独立出口,没有对OPTODYN模块的电源电压进行有效的监测,容易在上
于GAP的控制系统。 电时在测量系统内产生虚电流,导致保护误动;保护模块硬件可靠性低 ,故障率
更换平台测量箱和屏蔽电缆:将平台测量箱及其内部测量系统替换为国产 高;保护软件上没有采取避免虚电流问题造成保护误动的措施,保护系统的一
平台测量箱及测量系统。各CT至平台测量箱的电缆全部更换为双屏蔽双绞电 些逻辑配置与国内实际情况不符 ,需要更改程序 ,保护的直流电源部分常误发
缆。 直“流 电源故障”信号,控制保护系统缺乏必要的自检测和自诊断功能。且由于
更换保护小室中的所有控制保护屏柜:将控制保护小室中的屏柜除配电柜 原供方没有提供详细的保护逻辑,致使无法分析和根除潜在的故障隐患,对于
之外全部更换为国产化串补的控制保护屏柜,包括控制保护屏 、前置机屏、录波 曾损坏被带回实验室的保护模块和相关器件,供方没有提交详尽的分析报告 ,
器屏和激光电源屏,对于每一套串补装置的控制保护系统,均采用完全独立的 致使无法实施相应的反措。
双重化配置 。 改造后:改造后的串补保护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在测量数据共享的前
更换远方工作站 :更换后的后台采用双网结构,当地工作站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0kV电容器出线柜无法合闸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pdf
- 10kV配电线路杆塔基础施工难点分析.pdf
- 1957-2012年青藏高原五道梁盆地气候变化趋势分析.pdf
- 2013年北京市某中职学校女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研究.pdf
- 2014年3月铜市场综述及后市展望.pdf
- 23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特点分析.pdf
- Ba0.5Sr0.5Al2Si2O8-Y2Si2O7体系环境屏障涂层的制备与抗水氧腐蚀性能表征.pdf
- BMC模具设计、制造与维修控制要点.pdf
- C57小鼠脂肪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pdf
- CBZ-AAN-Dox新前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合成与活性检测.pdf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