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MC模具设计、制造与维修控制要点.pdf
Academic
学术
寸控制要点 E、F孔及G、H、J、K孔坐标位置。需要注意的 态,然后用百分表来检验芯棒 的跳动,要求其
对 以上零件的控制,主要 目的是通过控制 是,要注意保证上、下模安装板组件 中的坐标 测量值要小于 0.005毫米;以定子的内孔与芯
模具零件尺寸及位置精度及模具装配零件尺寸 偏移值小于0.02毫米,该测量数据将会作为模 棒紧配和,以模拟转子旋转,打一边的止口跳
及位置精度,达到模具最终装配后,上下止 口 具验收所必须要提交的资料之一。 动;定子与芯棒不动,再一次 以模拟转子旋转
与铁心内圆的同轴度的要求。 将型芯、下模镶件以及上模镶件加工完成 打另一边的止 口跳动。在测量两边止 口时,在
在对上模安装板组件与下模安装板组件进 后,对于所加 工的零件在 图纸上所标注 的公差 芯棒与铁心配合紧密的情况下,允许两次安装,
行装配的过程当中,最佳的控制方案为:将图1 的尺寸和所有标注 的形位公差,全部都要进行 分别测量。
的上模安装板组件 3、4、9、11孔 中装好锥形 测量 。要求所测量的这些数据必须全部合格, 6.结论
导套 ,并且将图2下模安装板组件3、4、9、l1 且同批次相同零件圆柱的尺寸一致性要保证在 通过上文所介绍的方法,作者单位对一套
孔中装好锥形导柱,然后将上模安装板组件和 0.005毫米以内。这些测量数据同样是为模具验 49PGBMC模具进行维修控制,维修完成后,用
下模安装板组件靠四对锥形导柱、导套定位牢 收所必须要提交的资料之一。 不放铁心 的BMC定子对模具加 以检验,铁心处
固。为确定锥形导柱导套是否定位可靠,可在 当模具交付之后,还需要对上模及下模进 与装BB盖止口同轴度已控制在0.05毫米 以内,
导柱上喷红丹油,合模后检查导套上红丹油接 行测量。测量方法为:用三坐标仪测量,以四 完全达到控制要求。
触痕迹 。若四柱上都有红丹油及压痕出现,则 个测量基准找出测量原点和测量方向,分别测 该模具设计、制造和检验控制过程有效,
说明锥 形导柱以及导套的定位 是可靠的,否则 量 A、B、C、D、E、F、G、H、J、K、L、M(A、C、 达到预期效果。
应该拆除后重新安装,再次检验,若还不合格 , E、H、K、M为止 口位,B、D、F、G、J、L为型
则需要检查所安装的锥形导柱及导套是否合格, 芯安装孔)坐标位置和尺寸。要保证上下模安 参考文献
继续检验,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按以上检验合 装板组件中的坐标偏移值小于0.03毫米,而型 [1]谢木香,BMC模具的特点 [J].模具技
格后重新合模并保持上下模合紧,再同一次装 芯与上下模镶件的间隙配合间隙要介于0.01毫 术 .1987 (O1)
夹中,将图1及图2中A、B、C、D、E、F孔及G、H、J、 米与 0.02毫米之间。这些测量数据将会作为模 [2]黄家康 .我 国8MC/BMC产业现状和发
K孔加工到设计尺寸。这样才能保证上下模A、B、 具入厂的档案进行保存。 展前景 .第十 四届玻璃钢 /复合材料学术年
C、D、E、F孔及G、H、J、K孔位置度误差最小。 5.模具入厂首件生产样品制作和检验 会 .2001
除上述的最佳控制方案外,还有一套备选 模具入厂后,需要在模具不放置铁心情况 [3] 《模具制造》2007年总 目次索引 [J].
方案,就是将图 1所示的上模安装板组件和图2 下,全部用BMC材料制作出全部型腔的定子 (放 模具制造 .2008 (O1)
所示的下模安装板组件,分别用精度加工机床 置线夹且线夹中放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0kV电容器出线柜无法合闸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pdf
- 10kV配电线路杆塔基础施工难点分析.pdf
- 1957-2012年青藏高原五道梁盆地气候变化趋势分析.pdf
- 2013年北京市某中职学校女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研究.pdf
- 2014年3月铜市场综述及后市展望.pdf
- 23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特点分析.pdf
- 500kV三堡变串补二次系统改造.pdf
- Ba0.5Sr0.5Al2Si2O8-Y2Si2O7体系环境屏障涂层的制备与抗水氧腐蚀性能表征.pdf
- C57小鼠脂肪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pdf
- CBZ-AAN-Dox新前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合成与活性检测.pdf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