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p-Te间期研究进展 王福军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湖南省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无创心电学方法预测心脏性猝死的方法 1.心率变异性 2.压力反射敏感性(血压变化导致反射性心率变化的敏感程度) 3.心室晚电位 4.QT离散度 5.T波电交替 6.窦性心率震荡 7.Tp-Te间期 T波峰-末间期 (Tpeak-Tend interval,Tp-Te间期),是同导联心电图T波顶点至T波终末的时间间期。正常间期值目前无统一标准,范围80~100ms。 是新的评估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无创性心电学指标。 Tp-Te间期电生理机制 (一)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严干新和Amtzelevitch等利用动脉灌注犬左室前壁楔形组织标本来研究T波形成的细胞学基础的实验研究中发现,Tp点反应心外膜心室肌细胞复极结束,Te点代表M细胞复极结束Tp-Te间期代表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二)心室整体复极离散度 ①xiay等用单向动作电位标测猪心外膜和心内膜,研究发现Tp-Te间期反映整体复极离散度,且最大Tp-Te间期是评价心室整体离散度的无创性指标。 (二)心室整体复极离散度 ②Opthof T等对8条狗的在体心脏外膜,心肌中部和心内膜部位测定局部激动间期,激动—恢复时间和复极时间,通过心室快速起搏(3w,130bpm),结果发现Tp-Te间期与跨壁复极离散度不相关,而与整体复极离散度明显相关(p<0.0005,r=0.98)。Tp-Te间期并不反映跨壁复极离散度,而是整体复极离散度。 (二)心室整体复极离散度 JanA,Kors等用心电向量记录左心室壁数学模型刺激动态电位,研究发现Tp-Te间期是T环形状改变的结果,反映心室整体复极过程。 Tp-Te间期电生理机制 总之,Tp-Te间期是评价心室复极离散度的无创性测量指标,且逐渐被广泛公认,它是致心律失常的生理学基质。 Tp-Te间期测量方法 ①手工测量(常用的) 1﹚用分规直接测量:确定T波的顶点和终点 2﹚ Tp-Te间期=QTe间期-QTp间期 3﹚ Tp-Te间期=JTe间期-JTp间期 Tp-Te间期测量方法 ②计算机测量 T波顶点同手工方法。T波终点,T波降支最陡峭处的切线与等电位线的相交点;若U波与T波部分融合,做T波降支的延长线,取延长线与等电位线的交点。 Tp-Te间期测定导联选择 Tp-Te间期测定导联选择的判断依据目前尚无定论。有研究认为下列导联Tp-Te间期的测量结果有价值: 1、V5和 Ⅱ导联; 2.V3、V4导联; 3、V2导联;4、12导联平均Tp-Te Tp-Te间期离散度测定方法 ①采样:采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仪,做常规心电图,纸速50mm/s。 ②间期测定:每个导联测量3个连续的Tp-Te间期,并取其平均值。 ③计算离散度:Tp-Ted,即不同导联最大Tp-Te间期与最小Tp-Te间期的差值。 Tp-Te间期离散度测定方法 ①采样:采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仪,做常规心电图,纸速50mm/s。 ②间期测定:每个导联测量3个连续的Tp-Te间期,并取其平均值。 ③计算离散度:Tp-Ted,即不同导联最大Tp-Te间期与最小Tp-Te间期的差值。 临床研究 1.正常人Tp-Te间期参数:雷小红等研究结果显示Tp-Te间期在V2导联最长(82.61±15.09)ms,在V6导联最短(71.9±11.0) ms;男性Tp-Te间期在aVF、V3、V5导联比女性长。 Tp-Ted为( 28.50±13.44)ms。其他研究显示正常人的Tp-Te间期分别为95 ms、86 ms、91 ms。在健康人群中, Tp-Te/QT在胸导联约为0.21,且保持相对稳定(心率60~100/min)。不同的人群测量数值接近。 临床研究 ⒉Tp-Te间期与长Q-T综合征 ①Darbar D在对40例由药物引起的单纯LQTS患者和83例伴随Tdp的LQTS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显著增加Tdp风险的心电变量不仅包括药物导致的Q-T间期延长和QTc间期延长,还包括Tp-Te间期的延长。 ⒉Tp-Te间期与长Q-T综合征 ②Yamaguchi M对获得性LQTS患者研究后得出, LQTS伴随Tdp组的QT离散度和Tp-Te间期比不伴随Tdp组显著增大,且回归分析显示:QT间期变量中可靠的预测因子是Tp-Te间期,而非Tdp。 特别是认为Tpe(Tp-Te/QT)可能是预测获得性LQTS患者Tdp发生的最好预测指标。Tpe>0.28其预测的灵敏度为0.80,特异性0.88,阳性预测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