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史前天文台的考古天文学研究”项目组春分观测纪行.pdfVIP

“陶寺史前天文台的考古天文学研究”项目组春分观测纪行.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寺史前天文台的考古天文学研究”项目组春分观测纪行.pdf

《中国科技史杂志》第 30卷 第2期 (2009年):265—268 TheChineseJournalfortheHistoryofScienceandTechnology Vo1.30No.2(2009) “陶寺史前天文台的考古天文学研究 项 目组春分观测纪行 徐凤先 (中国科学院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 100010) 文献标识码 Z 文章编号 1673—1441(2009)02—0265—04 2009年3月 17一l8日,我们 “陶寺史前天文台的考古天文学研究”项 目组一行 12人及若干传媒界 人士来到山西临汾陶寺古观象台遗址观测春分时节 日出于古观象台东7号缝。项 目组成员分别来 自中 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陶寺古观象台发现于2003年,发现时只剩下地下的基址。揭露部分有三道向东突出的半圆形夯土 挡土墙 ,最内的第三道夯土挡土墙至台基中心的观测点处半径 11米左右,其内侧夯土弧形墙基础上挖 出10道缝隙,形成 11个夯土柱。缝隙自东南到东北依次命名为东 1号缝到东 10号缝,宽度多在 15— 20厘米。在第三道夯土墙的东北,有一个独立的小门一样的建筑。这个小门与夯土墙上的东 l0号缝隙 加起来,形成了东 11号缝和东 12号缝 (东 12号缝即小门)。遗址东面遥对塔儿山。经过几年的研究论 证,现已确定这是一处观测 日出确定季节兼举行宗教仪式的建筑 ,约属帝尧时代的遗迹。这个遗址是当 之无愧的中国最早的观象台遗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早期天文学和早期文明有重要意义。 2008年,由孙小淳主持的 “陶寺史前天文台的考古天文学研究”项 目获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和科学院 基金支持得以立项。项 目启动后,按照计划 ,主持陶寺遗址发掘的何驽博士在古观象台基址上,用砖复 原了古代的观测柱和观测缝 (封三)。 前期的观测和模拟计算已经确定 ,东2号缝用于观测冬至13出,北边的小门(东 12号缝)用于观测 夏至El出。最接近春分 13的观测缝是东7号缝,在现在的3月 18日左右可以观测到 日出,4000多年前 的陶寺先民很可能以太阳在7号缝升起并在缝的正中与山脊相切这一天作为春分 日的标志。我们此次 考察的目的,就是在 18日现场观测春分之际太阳在东7号缝 日出。 经过 13个小时的旅途 ,1731清晨,我们的火车抵达临汾。根据前几年观测的经验,3月 1831陶寺 观象台的日出时间在早晨 7点。将近6点半,我们转乘预订好的汽车,直奔观象台,希望能在这一天先 观看一次31出的情况。到达观象台附近 ,太阳正从山后升起。站在观测点上,正好看到太阳在东7号缝 里从塔儿山后面升起,直至下边缘和山脊线相切 (封三)!圆圆的、明亮的太阳像是被 山脊线轻盈地托 起来 ,位于东7号缝中略偏南一点的位置。但是很快,太阳就越升越高,同时向南移出了东7号缝,没多 久,就高悬在东6号缝中了。 看完 日出,大家仔细查看了一番复原的观象台。项 目组多数成员都是第一次看到复原的观象台。 这是严格按照原来的基址复原的,复原过程 中不断用传统垂线法和全站仪校正,在弧形夯土墙基础上做 出的夯土柱的锐角和钝角都用专门磨制的砖在复原的观测柱上再现出来。考古队员告诉我们,去年冬 天到今年初春,这里一直干旱无雨 ,复原观象台动土的当天,时雨喜至。 下午 ,项 目组在襄汾召开了一个非正式会议,讨论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和设想。这是 自项 目立项以来 参加人员最齐备的一次会议 ,也是一次非常有成效的讨论会。会议由孙小淳主持。 266 中 国 科 技 史 杂 志 30卷 孙小淳首先提出项 目可以考虑三方面的目标 : 第一,陶寺观象台的天文历法功能。观象台的一系列观测缝和观测点实际上构成了一套天文指向 线系统,通过这些缝观测 日出可以确定季节,进而确定 Et期。这些 13期究竟有何意义 ,和当时的历法体 系、社会生产活动、祭祀活动有何关系,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已有不少人做过这方面的文 章,现在我们要进一步挖掘这方面的意义,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大结论更加可靠。另外我们要考虑陶寺 观象台的其他功能,如宗教功能、文化功能,争取与考古方面的物质文化研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