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水稻恶苗病症状:又称徒长病,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本田发病节间明显伸长,节部常有弯曲露于叶鞘外,下部茎节逆生多数不定须根,分蘖少或不分蘖。剥开叶鞘,茎秆上有暗褐条斑,剖开病茎可见白色蛛丝状菌丝,以后植株逐渐枯死。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
病原:Fusarium moniliforme()称串珠镰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有大小两型,小分生孢子卵形或扁椭圆形,无色单胞,呈链状着生,大小4~6×2~5(μm)。大分生孢子多为纺缍形或镰刀形,顶端较钝或粗细均匀,具3~5个隔膜,大小17~28×2.5~4.5(μm),多数孢子聚集时呈淡红色,干燥时呈粉红或白色。有性态Gibberella fujikurio(Saw.)Wr.称藤仓赤霉,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蓝黑色球形,表面粗糙,大小240~360×220~420(μm)。子囊圆筒形,基部细而上部圆,内生子囊孢子4~8个,排成1~2行,子囊孢子双胞无色,长椭圆形,分隔处稍缢缩,大小5.5~11.5×2.5~4.5(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带菌种子和病稻草是该病发生的初侵染源。浸种时带菌种子上的分生孢子污染无病种子而传染。严重的引起苗枯,死苗止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到健苗,引起到花器上,侵入颖片和胚乳内,造成秕谷或畸形,在颖片合缝处产生淡红色粉霉。病菌侵入晚,谷粒虽不显症状,但菌丝已侵入内部使种子带菌。脱粒时与病种子混收,也会使健种子带菌。土温30~50℃时易发病,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旱育秧较水育秧发病重;增施氮肥刺激病害发展。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发病重。一般籼稻较粳稻发病重。糯稻发病轻。晚播发病重于早稻。
水稻稻苗疫病
症状:主要在早、中稻秧苗和早稻大田前期发生,长江流域发生多。为害秧苗叶片。叶上初生黄白色小圆斑,后扩展成灰绿色水渍状不规则条斑,害扩展后病斑融合使叶片纵卷或折倒。湿度大时病斑上可见白色稀疏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病斑渐褐变、中央灰褐色,白色霉层逐渐变为灰白色,常造成稻苗中、下叶片局部枯死,严重时整叶或整株死亡。
病原:Phytophthora fragariae Hickm.var.oryzo——bladis Wang et lu.称草莓疫霉稻疫霉变种,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孢囊梗2~5根自寄主气孔伸出,束生或单生,偶具1~2 回分枝,大小6.5~40.5×2.9~5.7(μm)。孢子囊顶生,长椭圆形,大小36~98.3×22.1~66.5(μm),孢子囊成熟后不脱落,游动孢子从孢子囊顶端孔口散出。游动孢子肾形,休止孢子圆形,以芽管萌发产生次生小型泡囊。藏卵近圆形黄褐色,直径31.2~72μm,雄器围生,扁圆形,淡黄色,大小12.2~25.9×15~30μm,卵孢子圆形,黄色,大小21.7~57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有水存在条件下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入为害。饱和湿度条件下病斑上才能产生孢囊梗,孢子囊产生需有水滴或水膜存在。游动孢子休止后由休止孢产生芽管从叶片气孔侵入寄主。受侵染秧苗在饱和湿度下形成典型病斑,相对湿度60%~90%只产生淡褐色小斑。发病适宜温度16~21℃,气温超过25℃病害受抑。阴雨连绵有利于发病,三叶期前后秧苗最易感病。秧田水淹或深灌有利发病,串灌病害易于流行。播种过密,秧苗弱易发病。偏施氮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1)选地势高的田块秧田,且秧田要年年轮换。(2)加强肥水管理,要浅水勤灌,防止串灌,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3)药剂防治。秧苗3叶期喷洒72.25%霜霉威(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2:240倍式波尔多液。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
症状:我国水稻新病害。贵州省、台湾有发生,国外主要分布在日本。水稻齐穗后乳熟期的绿色穗直立,染病谷粒初现苍白色似缺水状萎凋,渐变为灰白色至浅黄褐色,内外颖的先端或基部变成紫褐色,护颖也呈紫褐色。每个受害穗染病谷粒10~20粒左右,发病重的一半以上谷粒枯死,受害严重的稻穗呈直立状而不弯曲,多为不稔,若能结实多萎缩畸形,谷粒一部分或全部变为灰白色或黄褐色至浓褐色,病部与健部界线明显。
病原:Pseudomounas glumae kurita et Tabei称颖壳假单胞菌(水稻细菌颖谷病假单胞
菌),属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极生2~4根鞭毛,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电气工程学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 利用RAPD技术对葱属品种遗传关系的分析.pdf
- 利用流式细胞术研究榄香烯对肝癌腹水瘤细胞系Hca_F25_CL_16A3的抗肿瘤.pdf
- 电子商务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思考.doc
- 对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中若干问题的简要分析.doc
- 对教育技术标准研究的归结与思考.doc
- 多晶硅生产技术的背景多晶硅主要采用化学提纯、物理提纯两.docx
- 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政策模型与特点分析.doc
- 马克思关于人的_解放_理论的批判本性_读_论犹太人问题_引发的思考.pdf
- 肺栓塞诊断治疗指南.doc
- 15个私募基金通报案例敲响警钟对GP及LP启示与警示.docx
- 农民工在工地摔伤维权步骤和建议.docx
- 《反不正当竞争法》2025新旧对照表.docx
- 架构搭建新趋势BVI+开曼+香港公司如何平衡税务与合规?.docx
- 《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新旧对照.docx
- 河道治理工程投资方案模板(3篇).docx
- 黑龙江天保工程三期方案(3篇).docx
- 参考学习资料 能源管理体系 霍尼韦尔供应商通用评估体系- 版本 2010-6-10.xls
- 参考学习资料 能源管理体系 诚信因素识别和控制策划表(保卫纪检科).xls
- 参考学习资料 能源管理体系 二次隧道温度记录表.xls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