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3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VIP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3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2012·江苏)“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 )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文化。解题的关键是把握这种文学的特点。“山歌”,反映民风;“《郑》《卫》(国风之篇)”是其中名篇,可以断定是《诗经》。楚辞是文学体裁,特点是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汉赋的特点是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唐诗形式多样,内容多样。故选A项。 7.(2012·全国)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 )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解题的关键是不要脱离材料,要注意把握材料的整体性,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就会造成误选。材料说元曲“托体稍卑”,即元曲是来源于社会底层的市民文化,被朝廷和士大夫所不屑,故选C项。材料的前半段对元曲给予了高度评价,故A项不正确;厚古薄今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不是元曲遭弃的最主要原因,故B项不正确;八股取士是官方考试文体,对民间文学形式的发展影响不大,故D项不正确。 8.(2011·江苏)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答案 D 解析 活版技术从北宋开始使用;活版之前传递信息并不是均用手抄,如雕版;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泥活字。ABC项表述错误。造纸术出现于西汉、指南针出现于战国、火药出现于东晋,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在四大发明中活版出现最晚。故选D项。 5.元明清时期 (1)特点:士大夫的⑨________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⑩________。 (2)代表:元代王冕的 《________》、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解读】 文人画作品大都取材于山水、石木、竹石、花鸟等。其代表人物有唐朝时王维、明朝的董其昌、清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等。他们的画大多追求“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好画后又大多在画中题诗,或以诗作画,故以诗表达画意,亦以画表达诗意,被人称为诗情画意。 四、戏曲艺术 1.戏曲的演变 (1)起源:中国戏曲从 ________发展而来。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 ________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3)元代:________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4)明代: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尤其是 ________流传甚广。 2.京剧的出现 (1)背景: ①清朝前期,戏曲舞台非常活跃。 ②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 “________”的局面。 ③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 ________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后来的京剧。 【解读】 京剧不是北京本土剧;京剧是国粹,并非是指与中国的其他剧种相比是较好的,更广泛的是说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和浓缩。 (2)发展: ①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 ________、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②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 ③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 3.地方戏曲: ________、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 自我校对 ①鹳鱼石斧图 ②人物龙凤图 ③以形写神 ④女史箴图 ⑤印度、波斯 ⑥步辇图 ⑦风俗画 ⑧清明上河图 ⑨文人画 ⑩写意画 墨梅图 原始的歌舞 乐舞戏谑 元杂剧 昆曲 徽汉合流 徽剧与汉剧 程长庚 秦腔 即学即练 1.(2013·课标全国Ⅱ)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