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和致龋菌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察.pdfVIP

病菌和致龋菌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42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4 年 3 月第 39 卷第 2 期  Chin J Stomatol , March 2004 , Vol 39 , No. 2 · · 牙周病学研究 改良恒化器中牙周致病菌和致龋菌的激光 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察 王岷峰  李德懿  李宗林 【摘要】 目的 模拟口腔条件下研究牙周致病菌和致龋菌的动态关系 。方法  选用牙龈卟啉    单胞菌 、伴放线放线杆菌 、具核梭杆菌 、中间普氏菌 、变形链球菌 、血链球菌 、黏性放线菌和嗜酸乳杆菌 8 种牙周致病菌和致龋菌 。按分组接种于模拟口腔的改良恒化器中 ,连续培养 1 、24 、48 和 96 h ,活菌 革兰荧光染色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合测量羟基磷灰石圆片表面生物膜厚度 ,连续断层扫描及三维 ( ) 重建 。结果  随时间变化各组生物膜厚度均显著增加 P 0 001 ; 同一时间点血链球菌生物膜明显 厚于伴放线放线杆菌 ,8 种菌明显比血链球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形成的生物膜厚 。三维重建显示 , G - 牙周致病菌主要分布于 G + 致龋菌菌团中或膜表层 。结论  人工菌斑生物膜中 G + 致龋菌首先定 植 , G - 牙周致病菌的量和比例随时间增加 ;牙周致病菌和致龋菌的生态平衡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值得 深入研究 。 【关键词】 细菌学技术 ;  致龋物 ;  显微镜检查 ,共焦 ;  生物膜 Dynamic observation of periodontal pathogens and cariogenic bacteria in modif ied chemostat using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W A N G Minf en g , L I Deyi , L I Zonglin Depart ment of Periodontitis , School of S tom atology , Af f iliated Ninth People ′s Hospital , S hanghai Second Medical U niversity , S hanghai 2 00011 , China Correspondin g author : L I Deyi , Em ail :sris @sh 163 net , Tel : 02 163 138341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dynamic relation between periodontal pathogens and cariogenic bacteria under analogous oral enviromentMethods  Eight periodontopathic and cariogenic bacteria of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 Pg) , 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 (Aa) ,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 ) , Provotella intermedium ( Pi ) , S t reptococcus m utans ( Sm ) , S t reptococcus sanguis ( Ss ) , Actinomyces viscosus (Av) and L 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 were used These eight strains were cultured in mo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