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o1
从论辩游戏五称三穷看 《天问》的成因
俞志慧
(绍兴文理学院 文学院,浙江 绍兴 3l2000)
摘要 :上古有一种叫作 “五称三穷”的游戏,流行于知识阶层 ,这种游戏用艰深的问题考验游戏参与
者的知识面和应变能力,亦借以考察游戏参与者所在国家的状况。于是,知识精英们为了在朝聘盟会、应
对周旋中不辱使命,需要广泛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培养灵活应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战国后期的学界,
有一种知识、学问集大成的趋向。文章通过上古文献中内容与形式都与 《天问》相同的材料的比勘,认为
《天问》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屈原为国士们参与这样的游戏积累材料、储备知识而编成的问题集。
关键词:五称三穷;天问;屈原;战国后期;朝聘盟会
中图分类号:K23l_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257—0246 (2013)01—0101一l1
关于 《天问》的创作缘由,东汉王逸以为系屈原于楚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呵壁而作,其说虽不
乏应和者,但非之者亦络绎于途 ,今拟通过对上古时期论辩游戏 “五称三穷”的考察,并经由上古
文献中与 《天问》在内容与形式上相同的表述进行比勘,揭示 《天问》的成因与功能。
一
、 一 种叫作 “五称三穷”的游戏
《韩诗外传》卷六云: “天下之辩,有三至五胜 ,而辞置下。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
使不相悖。输公通意,扬其所谓,使人预知焉,不务相迷也。是以辩者不失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
故辩可观也。”①其中所说的 “三至五胜”,是上古的一种论辩游戏,同时也是一种智力游戏,其游
戏规则是:如甲方为提问方,乙方为答 问方,甲方向乙方提出五个问题 ,如果乙方答对三个及以上,
则视为甲方输,乙方赢 ;如果乙方只能答对二个及 以下,则甲方赢,乙方输。反之亦然。
三至五胜,文献中又叫作 “五称 穷”,《逸周书 ·太子晋》晋孑L晁注云 “五称,说五事也”②。穷
是穷窘、困屈之意。该篇记载了三则五称三穷的例子,其中太子晋 (约前565一前549)与晋国乐官
师旷之间的两则游戏记载得比较完整,罗家湘先生已就此作过分析。③ 以下结合 《太子晋》原文,
在罗文的基础上将这种游戏方式作一呈现: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 目 (I1BZW03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09YJA751060);全 国高校古委会项 目 (0958);
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项 目 (09CGWX00IYB)。
作者简介:俞志慧 ,绍兴文理学院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先秦文学与文化。
① 韩婴:《韩诗外传》,北京:中华书局,l985年,第76页。孙诒让据 《L史记 ·平原君列传》裴驷 《集解》引刘向 《别录》
之文校云:“此云 辞‘置下’,当作 辞‘正为下’,(“置”或为 “宦”之误。) 输‘公’, 公‘’疑当作 志‘’, 输‘志通意’即 抒‘意
通指’,文异义同。 扬‘其所谓’, 扬‘’疑当作 揭‘’,与 明‘’义亦略同。 是‘以辩者不失其所守 ’, 辩‘’当作 胜‘’。”参见许维
通 《韩诗外传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09页。
② 孑L晁注: 《汲冢周书》卷 9,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第 2页。
③ 罗家湘:《太子晋的成年礼》,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第3期。
D2 社会科学战线 ·2013年第 1期 ·中国古代 史研究
晋平公使叔誉于周,见太子晋而与之言,五称而三穷,逡 而退,其不遂 ,y-3告公 日: “太
子晋行年十五,而臣弗能与言,君请归声、就,复与田。若不反,及有天下,将 以为诛,”平公
将 -5之,师旷不可,日: “请使暝臣往,与之言,若能檬予,反而复之。”师旷见太子,称 曰:
“吾闻王子之语高于泰山,夜寝不寐,昼居不安,不远长道而求一言。”王子应之 日: “吾闻太师
将来,甚喜,而叉惧吾年甚少,见子而慑,尽忘吾其fj)度。”师旷曰: “吾闻王子,古之君子,
甚成不骄,自晋始如周,行不知劳。”王子应之 曰: “古之君子,其行至慎 ,委积施关,道路无
限,百姓悦之,相将而远,远人来罐,视道如咫。”师旷告善。又称 日: “古之君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