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与降解.pdf
■ 趋测分析 9,No.12
玉米中黄 曲霉毒素的检测与降解
陈志娟 ,刘 阳 ,邢福 国 ,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北京 100193;2.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 100193)
摘 要:阐述 了黄曲霉毒素的性质及黄曲霉毒素在我国玉米中的污染情况。通过对 目前玉米中黄曲霉毒素主要检测方法和
降解方法的比较、分析,为今后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检测;降解;玉米
中图分类号:R155.5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202(2009)12—0042—04
DeterminationandDegradationofAflatoxin inCorn
ABSTRACT:Thecharacterandthepollutionofaflatoxin(AFT)incornofourcountlTcornwereexplained.Themajordegradation
anddeterminationmethodswereanalyzedandcompared,thustoprovideareferenceforresearchandpracticalapplicationinthefuture.
KEYWORDS:af1atoxin;detemr ination;dergadation;coin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写AFT)是黄 曲霉 、寄生曲霉及 TLC法是 20世纪60年代建立起来的检测AFT的经典
温特曲霉等产毒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群结构类似的化 方法 ,也是我国测定食品及饲料中AFT 的国家标准方法
合物。根据其在紫外光下薄层层析板上所显示的荧光颜色 之一。其原理是,样品中黄 曲霉毒素经有机溶剂提取、净化 、
不同可分为 B,、B、G 、G:、M 、M2等。黄曲霉毒素毒性很 浓缩并经薄层色谱分离后 ,在波长365nm的紫外光下可产
大,其中B,的毒性最强,是氰化钾的】0倍,砒霜 的68倍。 生蓝色荧光,根据其在薄层板上显示的荧光强度来测定AFT
1993年黄 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癌症研究机构 含量 。
划定为 I类致癌物 ” J。 TLC法有单 向展开和双 向展开法。双 向展开法能进一
黄曲霉毒素难溶于水,溶解度范围仅为 1O~20mg/L,但 步去除样品中的杂质 ,提高了灵敏度,省略了柱层析等净化
在碱性条件下 (加 NaOH或 ca(OH),),黄 曲霉毒素的内酯 步骤。但 TLC法测定 AFT 专一性不够,因此经常引起测量
环被破坏,生成可溶于水的香豆素钠盐而被洗脱掉。此外, 误差,为确定是否含有 AFT 还经常需要其他试验进行确
黄曲霉毒素还可大量溶解于氯仿、甲醇、二甲基亚砜,但不溶 证 J。此外 ,该法样品前处理繁琐费时;且提取液中杂质较
于乙醚、石油醚和正 己烷 。 多,展开时影响斑点的荧光强度。但 由于此法设备简单,易
我国南方的高温、高湿气候,使玉米较易受到AFT的污 于普及,所 以国内外仍在使用。
染,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的梅雨季节更为霉菌生长 1.3 高效液相 色谱法(HPLC法)
及产毒提供了有利条件。王若军调查发现,从全 国采集的 HPLC法是20世纪 8O年代发展起来 的检测 AFT的方
31份玉米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达到83.9%[3J。这 法,主要是用荧光检测器检测,这一检测方法将化学分析与
说明我国玉米受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因此 ,玉 领先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使 自动化程度得到极大提高,在
米中黄曲霉毒素的降解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介绍了玉米 实验空间、人力和仪器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能检测更多的
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与降解方法。 样品。其原理是,根据黄 曲霉毒素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
分配量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 目的,分离后的黄 曲霉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