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1外国投资者对内资企业资产收购的法律问题研究.pdf
外国投资者对内资企业资产收购的法律问题研究
导言
『F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勒所言:“纵观美国著名大企业,几乎没有哪
一家不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兼并、收购而发展起来的。”、并购作
为一种资本的运营,为企业进行迅速的外部扩张提供了可能,其对企业成长的重
要意义也为众多著名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所见证。联合国贸发会议跨国并购数据
库数据显示,1987—2001年世界前20位的跨国公司(根据跨国交易量)中,排名
第一的英国沃达丰公司共进行了28次并购交易,交易额为2976亿美元;英国
BP公司进行了98次并购,金额达94l亿美元;排在第三位的是德国/美国戴姆
勒一克莱斯勒公司,进行了88次并购,交易额达546亿美元。交易次数最多的
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瑞士雀巢公司,也分别进行了228次和136次并购。2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统计,世界跨国并购1996年突破2000
突破一万亿美元,为11438亿美元,占当年跨国直接投资额13930亿美元的82%。
中国由于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市场准入领域放宽,投资软硬环境不断改善,对国
际投资吸引力增大,2002年吸收跨国直接投资达到创纪录的527亿美元,为当
年全球之最。但与跨国并购是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所不同的是,外资并
购并未成为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
报告》统计,中国跨国并购额2000年为22.5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
亿美元的5.O%;2002年为20.7亿美元,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额527,4亿美元的
3.9%。3
外资并购没有能够成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方式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如我国的证券市场、资本流通市场、社会保障制度和企业现代化制度等方面并不
’赵炳贤省:《资本运营论》,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第169贞。
2杨亚沙:《跨闰并焖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影响》,戟《同际经济台作》2004年第1期。
3会伯生、孙笑华、何茂眷、杨弧沙、郝红梅:《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取向研究》
r})。
http://www,wtolaw.gov.cn/display/displaylnfo,(访问¨期:2006年2月19
1
完善,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外商投资法律制度和政策长期以来囿于新
建投资,有关外资并购的立法严重滞后。对此,美国林肯国民股份有限公司曾善
言不讳:尽管明知在中国投资的回报率远远高于欧洲和其他地方,但外资进入中
国从事兼并和收购仍十分迟疑,因为变化以及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了。4我国虽从
1999年8月起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政策和法规,如《关于向
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
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
境内企业暂行规定》(以下简称《外资并购暂行规定》)’等等,但由于中国的外
资并购立法起步较晚,外资并购立法显得稚嫩和粗糙,不仅因为立法层次低、缺
乏总揽全局的高度而与诸多部门规章存在协调的问题,甚至存在相互抵触、无所
适从的情况,而且由于中国的很多法律法规是根据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制定的,作
为并购目标的中国企业往往由于其所有制形式的不同而使类似的外资并购出现
_i同的局面。
鉴于外资并购包括各种类型的并购活动,如兼并、合并和收购(可参见下文
的概念剖析部分)以及外资并购立法体系庞杂、中国实行内外有别的并购法律制
度等,而资产收购在其被《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确立为一种法定
的并购类型后成为当前较常采用的一种并购类型,因此本文仅选择外国投资者对
内资企业资产收购作为研究对象,从外商投资法和公司法等角度对其中存在的重
大法律问题加以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者的一些见解,以期对完善我
国有关该方面的法律制度有所帮助。
4供授蝴:《给外资并9、啕一一张“法律通行证”》,载《法律服务时搬》2003年4月11门第3版。
5《外罔投资辑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台作部(现为商务部)、国家税务局、圈家工商行
政管删总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03年3月7日颁布,并十2003年4月12|J生效。
第一章外国投资者对内资企业资产收购的基本含义
由于资产收购本身即是一个非常复杂并且可以从多方面加以研究的问题,而
本文探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