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提升上海船舶工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研究.pdf
043025025李小莉 提升上海船冉自T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2中国及上海船舶工业发展的背景
2.1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历程
我国近代船舶工业发端于19世纪中叶。1865年,清政府在上海创办制造军火和
轮船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我国第一家近代船厂,她和以后相继创办的福建船政局、天津
军火机械局、广东机器局及旅顺船坞、大沽船坞这“四局二坞”,形成了19世纪后
半叶我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布局轮廓。但由于旧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船舶工业随之日益衰败落后,从1865年创建到1949年的80余年间,旧中国钢质船
舶总量只有50余万吨。
尽管中国现代造船业的历史不短,江南造船厂等国内龙头企业甚至已有100多
年的历史,但中国造船业真正迅速发展还在最近几年时间里。改革开放以来是船舶工
业取得长足发展的重要时期。造船界按照邓小平“船舶工业要军民结合”、“要积极引
进国外先进技术”、“要打进国际市场”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出口为导向,积极
“走出去”,在国际船舶市场的风浪中拼搏,闯出了一条外向型的发展道路。从1979~
1981年,国内造船界抓住国际船舶市场尚较景气的最后一段时间,以香港为船舶出
口的突破口,以略低于日本船价的经营策略,共承接出口船订单80万吨,打开了国
际船舶市场的大门。1982年以后,国际航运和船舶市场进入了萧条时期,船舶过剩,
船价大跌。船舶工业在于方百计降低成本的同时,大胆承接了全集装箱船、冷藏集装
箱船、汽车滚装船、大型穿梭油船、化学品/成品油船等一批品种档次较高、技术难
度较大的出口船舶。到1987年,经过5年左右的潜心经营和奋力拼搏,我国船舶出
口稳步上升,不仅走出了国际船舶市场的低谷,而且自身造船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
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1994年,我国船舶工业从国际造船“马拉松”赛的第二方阵
中脱颖而出,首次居世界造船第三位,目标直逼第一方阵中的日本、韩国两大造船“超
级大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船舶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几大船厂技
术改造相继完成,造船能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船舶工业成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支
柱产业。上世纪90年代末期,持续数年的国际航运市场低迷及雪上加霜的“亚洲金
融危机”,使不少国外船厂宣告破产或陷入低谷,而我国造船业却一枝独秀,积极克
服各种困难,全力开拓国际市场,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造船产量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1995年中国造船
产量首次超过德国,占到世界市场份额5%,位列日本、韩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造
船舶接单量占世界份额的13%。我国年造船产量占世界造船总产量的份额和名次,由
1982年的0.8%、居世界第17位,上升到2005年的17%,(1212万载重吨,超过整
个欧洲国家造船产量的总和),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三位。20多年来,我国造船骨干
企业出口船舶产量占造船总量的60%以上;出口船的品种,从一般的散货船、油船发
6
043025025李小莉 提升上海船舶工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展到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石油气(LPG)船、巨型油船(VLCC)、
自卸船、滚装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出口的区域,从香港和东南亚地区扩展到包
括美、英、德、日、法等发达国家在内的112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船舶工业的飞跃
发展,取得了角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决赛权”,已经在世界造船业中扮演着重要
角色。
我国造船企业既分布在沿海地区上海、江浙、辽宁、广东等地,也分布在湖北、
福建、重庆等地。截止2004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修造船厂645家。目前我国船舶制
造工业呈现两大集团为主,地方船厂百花齐放的态势。一批中小型船厂利用依水优势
蓬勃发展,它们共同构成我国日益强大的造船体系。两大造船集团为中国船舶工业集
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它们分别以上海、大连为主要造船中心,一南一北,
遥相呼应,正通过自身不断发展壮大,来推动中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挺进。
图2.12004年全国船舶工业企业分布
2.2上海船舶工业发展概况
上海——占据国内船舶工业的“半壁河山”,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重要造
船基地之一,是中国规模最大、技术能力最强的船舶工业基地。上海地区的造船企业
基本都归属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并由其下属的地区公司——上海船舶工业公司管
理,上海地区年造船总量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兴5GC专家认证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多选题汇总).doc VIP
- 2025年安徽省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软件测试员)备赛试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VIP
- 膝关节运动损伤自我诊断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新版教材).docx VIP
- SPL Phonitor2 120V专业耳放Phonitor 2 BA EN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2024秋新版本)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PPT课件.pptx
-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doc VIP
- 2025年秋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同步课件.pptx
- GB50497-201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docx VIP
- 《竞赛规程》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