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金元诗文研究的繁荣——《金元诗文与文献研究》序.pdfVIP

期待金元诗文研究的繁荣——《金元诗文与文献研究》序.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期待金元诗文研究的繁荣——《金元诗文与文献研究》序.pdf

第42卷第 1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V01.42No.1 2009年 2月 JournalofJiangxi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Feb.20o9 期待金元诗文研究的繁荣 — — 金《元诗文与文献研究》序 邓绍基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372) 去年冬 日,王树林学人赐寄 《金元诗文与文献研究》著作(打印稿),问序于我;转瞬新年履端,一月三 日,他致我电子邮件,辱蒙贺岁,并再次嘱我写序。为了不辜负树林学人的盛情雅意,我不辞谫陋,抒写 若干感言,权作序文,敬请作者和读者指正。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金代文学研究专家、时任 《社会科学战线》主编的周惠泉先生的 《金代文学学 发凡》行将付印、出版之际,嘱我写序,我在序文中说:我对金代文学缺乏研究,但我参与编写 《元代文学 史》时,深感金元文学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如果不深切了解金代文学,就很难贴切地说明元代文学的若干 重要现象。即以散文来说,为了清理元代散文发展的线索和特点,必须上溯到金文,注意和发现它们之 间的传承影响的轨迹。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主编 《元代文学史》时,注意到金代文坛出现过宗唐和宗 宋文的不同倾向,金室南迁后出现的雷渊和王若虚论文的对立,即为有代表性的例子。还出现了要跨越 唐、宋,直追先秦散文的主张,其代表人物是雷渊的老师李纯甫。刘祁 《归潜志》记李纯甫 “为文法庄周、 左氏,故其词雄奇简古”,后“进宗之,文风为之一变”。受金代散文家宗唐和返古观点的影响。元初北方 散文家中最著名的姚燧和卢挚以及稍后的元明善,在不同的程度上也都具有这种倾向。姚燧曾自言他 学文是从韩愈文开始的,他的一部分文章有雄刚古邃之风。对他的这类文章,当时有 “读而能句,句而得 其意者,犹寡”的说法。但姚燧并没有轻视宋文的言论。卢挚则不同,他认为宋文章家中古作甚不多见。 他还认为,韩、柳虽为大家,“然古文亦有数”。所以他要直追先秦古作。元明善为文主张 “若雷霆之震 惊,鬼神之灵变”,《元史》记他 早“以文章自豪,出入秦、汉间,晚益精谐”。很明显,姚燧和卢挚的古文见 解与实践接近于金代的李纯甫。金代还有一位文章家赵秉文倒是宗宋文的,他是南渡前后的文坛盟主, 他在当时的实际影响超过 了李纯甫。 在研究元诗的发展时,我也注意到元代宗唐风气可以上溯到宋、金。元末明初人瞿佑的 《归田诗话》 说元代诗坛 举“世宗唐恐不公”,我发现,实际上元代 “举世宗唐”的局面是由两股潮流合力形成的。金代 后期诗人宗唐,南宋末年诗人也开始宗唐,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宋末元初如戴表元、仇远、白埏等人 的宗唐(仇远说 “近体吾主唐,古体吾主 《选》”),从其言论及创作来看,尚未有所谓初唐、盛唐、中唐之分, 因此诗歌创作上也呈现各种风姿;而金代诗人如元好问等则主要推崇盛唐,重豪迈,崇清壮,关于金代宗 唐的起源问题,我认为基本上是从赵秉文开始的。赵秉文的老师王庭筠推崇宋代苏轼、黄庭坚,而赵秉 文后来改弦更张,主张学习唐诗。我们知道,中国文化传统讲究师承家法,不能越雷池一步,赵秉文此举 因此被人 目为与老师争名。赵秉文改变门庭,改崇宋为宗唐,这是传统师承家法上的一个叛逆,也是金 代诗风的重大转变。以上说明,为了研究元代诗歌的发展,我们必须上溯到金代文学。 树林学人在 《金末文风嬗变与元好问的散文审美理论》一文中对金末文风嬗变的论述比较充分,由 收稿 日期:2008—08—06 作者简介:邓绍基(1933一),男,江苏常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 代文学。 第 1期 邓绍基 期待金元诗文研究的繁荣 l59 于所据材料大致相同,他和我有类似看法,但他的细致之处却对我很有启发,特别是他对元好问古文主 张的阐述更显全面,他指出元好问固然推崇他的老师赵秉文,但实际上他既纳赵秉文为文之创新方法, 也取李纯甫为文之创新精神,也可以说,他总结了南渡后各家文章之长,融汇变通,实际上是独标 “唐宋 文派”。我认为树林学人的这个见解是符合元好问实际的,同元好问的诗歌见解正相合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