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赤峥 学 院 学报 (汉 文 哲 学社 会 科学版 J 第28卷 第 4期
Journal of ChiFen~ College fSoe.Sci1 No.4 V0L28
《孔子诗论》 中 《关雎》论释义
于 淑 华
(赤峰学院 汉语言文学系,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 《孔子诗论》 中的 《关雎》论 ,近几年 已有许多学者进行 了训诂和释义,许 多观点颇有见地。但有些问题似
乎仍然不甚明了,尤其是学者们在解释这些简文时,往往只注重考证文字本身的含义,而不重视对全文的融会贯通.因此,
使得 《诗论》 中的 《关雎》论至今仍难 以明确。在此,我们本着以解释文本为主,联系先泰两汉诗学的特点来释义的原
则.试图对 《孔子诗论》 中的 《关雎》论,予以重新审视,并以此来论证 《诗论》与孔子及 《诗序》的关系。
关键词 《孔子诗论》; 《关雎》论;文本释义
中图分类号 I2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2596 (2007)04一o036一O3
《诗论》又称 《孑L子诗论》,是上海博物馆于 1994年 (曷)?日:童 (终)而皆贤于其初者也。 《关雎》以色喻
从香港购得的一批战国竹简的~部分。《诗论》的发现 ,引 于礼,两矣,其四章则喻矣。以琴瑟之悦 ,拟好色之愿,
起r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注释、考订著作陆续出版。 《诗 以钟鼓之 乐, (拟婚姻之 )好 。反纳 于礼 ,不亦能改乎?
论》为 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的且较为系统的孑L门 《诗》 《掺木》福斯在君子,不 (亦有时乎? 《汉广》不求不)可
学著作的看法 ,现已几成定论。 《诗论》的发现与研究,将 得 ,不攻不可能,不亦知恒乎? 《鹊巢》 出以百两,不亦有
对中国诗学及经学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而 《关雎》作为 离乎? 《甘棠》 (思)及其人,敬爱其树,其保厚矣。 《甘
《诗经》中的第一篇,在 《诗经》和整个经学中的地位都 棠》之爱,以邵公 (之故也; 《绿衣》忧无 已。忧亡),不
是极其重要的, 《孑L子诗论》中对 《关雎》的评论在全书 亦有思乎? 《燕燕》……,情,爱也。 《关雎之改,则其
巾也占有极其重要 的位置。弄懂弄清 《孑L子诗论》 中的 思益矣。 《掺木》之时,则以其禄也。 《汉广》之知,则知
《雎》论,对认识整部 《孑L子诗论》都有非常重要 的作 不可得也。 《鹊巢》之归,则离者 (远矣; 《甘棠之保,
用。《孑L子诗论》 (以下简称 《诗论》)中关于 《关雎》的 思)邵公也; 《绿衣》之忧,思古人也; 《燕燕》之情 ,以
论述共有4处,散见于第十至第十六简: 其独也。
第十简:《关雎》之改, 《掺木》之时, 《汉广》之知, 这里, 《诗论》作者一口气举 了七首 《国风》中的诗
《鹊巢》之归, 《甘棠》之保, 《绿衣》之思, 《燕燕》之 篇来进行评论 ,其特点是先以一字概括和归纳各篇的特点
情,害 日童而皆贤于其初者也。 《关雎》 以色俞于礼 或要旨,并作为问题提出,然后分别予 以解释,最后再做
第十一简:情爱也。 《关雎》之改,则其思益矣。 《掺 进一步总结。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其中关于 《关雎》的论述。
木》之时,则以其禄也。 《汉广》之知,则知不可得也。 关于 《诗论》论 《关雎》,近几年已有许多学者提出了颇
《鹊巢》之归,则离 有见地的观点,但有些问题似乎仍然不甚明了,尤其是许
第十二简:好,反纳于礼,不亦能改乎? 《掺木》福斯 多学者在解释这些简文时 ,往往只注重考证文字本身的含
在君子, 义,而不重视对全文的融会贯通,因此,使得 《诗论》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