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饮用水深度处理预氧化工艺对沉淀效果
的影响研究
范文飙
(哈尔滨供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摘要:本文针对饮用水深度处理预臭氧氧化工艺的实验研究,对预氧化利用率、预臭氧对常规沉淀处理的影响以及最佳臭氧投加量等问题的分析,达到对常规处理工艺进行优化、强化,以达到提高出厂水水质指标的目的。
关键词:预氧化;深度处理;臭氧;沉淀池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s of process of preozonation in drinking water advanced treatment, I studied some questions that the utilization of preoxidation, the impact and the optimum dosage ozone to conventional sedimentation process. To optimize and strength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reated water quality.
Keywords: preoxidation; advanced processing; ozone; sedimentation basin
随着我国对松花江流域治理力度的加强以及流域生态恢复工作的展开,松花江水质有望得到改善,但其有机为污染是客观事实。作为哈尔滨是重要的备用水源,并针对目前工艺处理水质无法完全达到卫生部新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因此,开展备用水源水质达标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价值。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因而除去原水中的有机物是饮用水处理工艺的主要任务。一般的传统工艺无法有效地去除溶解性有机物、致癌变物等有毒有害成份。目前,国内外常采用在现有水厂的基础上增加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原水进行深度处理改造。其中臭氧可以提高混凝沉淀效果,同时减少混凝剂的投加量。此外,臭氧还能够起到脱色、除臭、杀灭藻类的作用,进而促进后续生物处理对有机物、氮、磷的去除。
1、工艺参数
根据哈尔滨制水三厂进水水质的实际情况设计深度处理工艺,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中式试验系统一工艺流程图
该工艺采用臭氧——活性炭吸附技术,并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于反应池前增加了预臭氧氧化工艺,分两级投加臭氧,同时将臭氧尾气回收,以增加水体中臭氧的吸收率以及混凝、反应、沉淀的效果。中试试验规模为10.0t / h,分两个系列进行,每个系列规模为5.0t / h,预臭氧接触池及反冲洗水箱为两个系列共用。
2、预氧化利用率
本试验从2008年12月21日至2009年1月23日监测了不同臭氧投加量时剩余臭氧的变化规律,从而确定预臭氧的利用率,从表1可以看出臭氧的平均利用率为70.06%。
表1 预臭氧利用率表
日期 预臭氧投加量(mg/L) 预臭氧余臭氧(mg/L) 在原水中利用率(%) 平均利用率(%) 2008.12.21 0.50 0.174 65.20 2008.12.23 0.50 0.133 73.40 2008.12.24 0.50 0.164 67.20 2008.12.25 0.50 0.156 68.80 2008.12.26 0.50 0.152 69.60 2008.12.27 0.50 0.14 72.00 2008.12.28 0.50 0.142 71.60 2008.12.29 0.50 0.137 72.60 2008.12.30 0.50 0.142 71.60 2008.12.31 0.50 0.141 71.80 2009.1.1 0.70 0.144 79.43 2009.1.2 0.70 0.143 79.57 2009.1.3 0.70 0.142 79.71 2009.1.4 0.70 0.154 78.00 2009.1.5 0.70 0.149 78.71 2009.1.6 0.70 0.128 81.71 2009.1.7 0.70 0.137 80.43 2008.1.8 0.40 0.12 70.00 2009.1.9 0.40 0.136 66.00 2009.1.10 0.40 0.137 65.75 2009.1.11 0.40 0.133 66.75 2009.1.12 0.40 0.139 65.25 2009.1.13 0.40 0.139 65.25 200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