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油料作物对土壤老化残留DDT的吸收积累
魏 峰1, 2, 3,董元华1, 2*,安 琼1, 2,张桃林1,刘德雄4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8;
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香港浸会大学土壤与环境联合开放实验室,南京 210008;
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4. 中国农业博物馆,北京 100026
油料作物对亲脂性DDT的吸收富集能力是否会更强是一个的问题。采用DDT老化残留土壤,温室盆栽油料作物花生(Arachis hypogaea),大豆(Glycine max)和芝麻(Sesamum indicum)。果实成熟后将植株分成根、茎、果壳和果仁四部分,GC-ECD测定各部位中的DDT浓度。研究了油料作物对土壤老化残留DDT的吸收积累情况,结果表明,∑DDT在三种作物不同部位中的浓度顺序都是:根>茎>果壳>果仁。含油量高的花生果仁和芝麻果仁中∑DDT浓度都明显高于大豆果仁的∑DDT浓度,这种差异有可能是由果仁含油量的差异造成的。单株植物吸收积累∑DDT的总量顺序为:花生>芝麻>大豆。花生、大豆和芝麻三种作物的根和茎的生物富集系数都比较高,特别是花生的,说明这三种油料作物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积累老化残留DDT的能力以及从根部向茎部运输DDT的能力都是相当强的。
BAFs;POPs;根;果仁;含油量X1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6)06-1188-04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广泛应用的人工合成杀虫剂,DDT最早在1874年被人工合成。1939年Muller发现了它的杀虫效果,此后因其“物美价廉”在全世界大量使用,曾经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但是DDT的使用和滥用能导致鱼类死亡,鸟类生殖缺陷,人类疾病以及优势种群数量减少等诸多问题[1]。除了作为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的代表,DDT还被认为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和持久性可生物积累毒物(persistent bioaccumulative and toxic,PBTs)的一种,特别是作为一种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ers, EDs),DDT像激素那样低浓度就可以影响动物的生长代谢。虽然在中国禁用DDT等有机氯农药已经有二三十年了,但是各地的土壤中仍发现含有较高的残留浓度[2],耕地土壤中∑DDT残留量平均值为68.5 ng·g-1[3]。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土壤、空气和污水中POPs特别是DDT的含量依然比较高[4]。除了过去巨大的使用量和DDT的持久性特征的原因之外,一些国家现在还在用DDT来防治疟疾,而已经禁用DDT的国家近年来可能也有新的DDT污染源[5]。例如,一些不合法的生产和使用[6],三氯杀螨醇中作为杂质的DDT含量过高等[7]。DDT的生物富集能力非常强,通过植物进入食物链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环节。对DDT吸收富集能力较强的植物有南瓜属植物[8],而紫花苜蓿和黑麦草等的根系吸收富集DDT的能力也比较强。过去对DDT在植物中的积累的研究多集中在农产品是否会超标,现在对DDT的植物修复研究较多,例如对DDT在水生植物[9]和陆生植物[10]中的吸收与转移的研究,但是DDT在含油量高的植物中的吸收积累情况还未见报道。DDT是一种亲脂憎水性的化合物,容易吸附在富脂的表皮[11],含油量较高的油料作物对DDT的吸收富集能力是否会更强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本文通过温室盆栽实验研究土壤老化残留DDT在花生、大豆和芝麻各部位的吸收积累情况,并与其他植物吸收富集DDT的能力进行了对比。
采用的土壤为苏州常熟的水稻土(黄泥土,Hydragric Anthrosol),理化性状如下:pH 6.39有机质含量21.73 g·kg-1阳离子交换量16.43 cmol·kg-1,土壤∑DDT残留浓度为31.3 ng·g-1。
实验采用的植物为油料作物花生(Arachis hypogaea)、大豆(Glycine max)和芝麻(Sesamum indicum),其果仁含油量分别为46%52%,18%20%和52%54%。温室盆栽生长于2004年5月到9月。实验采用5 kg的白瓷盆(高19 cm,直径20 cm),均为个重复。
播种前每盆取三点采样,混匀风干,研磨过40目筛,土壤测定采用GB/T 145502003土壤中六六六和DDT测定的气相色谱法。土壤中DDT组分的回收率为88%110%,变异系数为2.9%11.8%。
植物收获洗净后分为根、茎(包括残余的枯叶)、果壳和果仁四部分,并在去离子水中浸泡10 min进一步去除附着的DDT。分别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