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双向调节效应影响因素研究进展.docVIP

针刺双向调节效应影响因素研究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刺双向调节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于文静 余芝 徐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针药结合重点实验室,中国 南京 210029) 摘要:在认识到针刺双向调节效应作为针刺效应的一种表现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针刺效应普遍影响因素及针刺双向调节效应特有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归纳,认为影响针刺双向调节效应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主要可总结为三大方面:针刺的作用方式,针刺腧穴的特异性,机体的状态或内外环境。 ABSTRACT: in recognizing that acupuncture biphasic regulation effect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upuncture effec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cupuncture effects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and biphasic regulation effect in special circumstances. For summar- iz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cupuncture biphasic regulation are various multi-level, they can be summarized into three large aspects: the role of acupuncture way, the specificity of acu-points, the state of the organisms. 关键词:针刺 ;双向调节 ;影响因素 针刺的双向调节效应是通过针刺使机体或靶器官的状态由兴奋到抑制,由抑制到兴奋,或其他层次上的改变,其最终的目的是使机体由现在的病理状态恢复到或趋向于原有的生理状态或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也就是中医常说的“阴平阳秘”状态[1] [2]。双向调节效应是针刺效应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近年来针刺作用规律研究的重要方向。对于针刺双向调节效应的影响因素,众多学者从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等各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下主要从三方面概括论述。 针刺的作用方式(主要是指针刺的操作手法) 针刺双向调节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法实现。医者行针时提插捻转震颤摇摆等各式手法(包括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针尖的朝向与经络循行方向的关系,针刺力度等),针刺频率(包括电针的频率和波形),留针时间长短和针刺时间间隔等都会影响针刺的双向调节效应。近年来,人们从临床与科研等不同角度来证明由于针刺操作的不同对机体产生双向性调节。据报道,烧山火或透天凉等复合手法会对机体产生双向调节效应:采用烧山火手法时患者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加速;而用透天凉手法则收到相反效果。如果在同一人身上先施行烧山火手法,再施行透天凉手法,则其血管先扩张后收缩[3] 。有研究发现“补法能使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增强,泻法却能抑制其吞噬功能”[4]。用万能毛细血管镜观察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第四指甲床毛细血管变化,发现浅刺合谷穴毛细血管收缩变白,如进一步深刺时,随着针感的出现,毛细血管立即扩张,数目增多,颜色变红[5]。国外学者研究报道,刺激后肢肌肉可引起肾神经活动和血压明显降低,而刺激后肢的皮肤则反而引起肾神经活动增强伴血 压轻微升高 [6]。另有学者指出,当浅刺使针达到皮肤,皮下组织时,易产生副交感神经功能反应,当深刺达肌肉时即可引起交感神经功能的抑制反应,也可引起副交感神经功能的亢进 基金项目: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2011CB505206)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江苏省特色优势学科资助4.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资助 作者简介:于文静(1985-),女,山东威海人,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徐斌(1965.11 -),男,研究员,研究方向,针灸的科学基础,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路282号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实验室,邮编210029,E-mai:xuuuux@ 反应。如果刺激皮肤、皮下组织不一定能引起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反应,刺激肌肉不一定能引起交感神经功能抑制反应。原因可能在于“针刺方法”的异同[7] [8]。因穴区下不同组织结构是决定和影响经穴刺激产生特异性效应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针刺深浅不同对针刺效应具有双向调节作用[9]。电针作为针刺的一种形式,不同的波形或频率也会对机体产生双向调节效应。有研究表明不同的电针频率在中枢系统可引起不同种类的阿片肽释放,低频电针由δ阿片受体介导使脊髓内脑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