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震發生的原因為何?.doc
【環境災害面面觀】地震問答資料
陳紫娥老師
2001/12/17
1.地震發生的原因為何?
地震可分為自然地震與人工地震(例如:核爆)。一般所稱之地震為自然地震,依其發生之原因又可分為: * 構造性地震 * 火山地震 * 衝擊性地震(例如:隕石撞擊) 其中又以板塊運動所造成的地殼變動(構造性地震)為主。 由於地球內有一種推動岩層的應力,當應力大於岩層所能承受的強度時,岩層會發生錯動(dislocation),而這種錯動會突然釋放巨大的能量,並產生一種彈性波(elastic waves),我們稱之為地震波(seismic waves),當它到達地表時,引起大地的震盪,這就是地震。
斷層是否與地震有關?
許多大地震發生後,常出現地表破裂的現象,究竟是斷層引發地震抑或地震造成斷層,目前尚無科學上的定論。但是,斷層經常是地震釋放能量的地方。
何謂震源與震央?
震源(hypocenter):地震錯動的起始點。 震央(epicenter):震源在地表的投影點。
何謂淺層地震、深層地震?
地震震源深度在0-30公里者稱為極淺地震(very shallow earth quake)。在31-70公里間者稱為淺層地震(shallow earthquak)。在 71-300公里間者稱為中層地震(intermediate earthquake)。在 301 -700公里之地震為深 層地震(deep earthquake)。
何謂有感地震、無感地震、前震、餘震?
凡地震所造成之地表震動,為人體所能感覺到的稱為有感地震;反之,則為無感地震。 在主要地震發生之前,有時先發生若干次小地震,謂之前震(fore shock)。在主要地震之後,常有若干次小地震相繼發生,謂之餘震(aftershock)。 前震有時不易察覺,而餘震則較前震明顯。
何謂局發、小區域、稍顯著地震及顯著地震?
為區分有感地震之大小,我國依最大有感距離分為: * 局發地震(local earthquake):最大有感半徑小於一00公里。 * 小區域地震(small-felt-area earthquake):最大有感半徑從一00 公里到一九九公里。 * 稍顯著地震(moderate earthquake): 最大有感半徑從二00公里到 二九九公里。 * 顯著地震(remarkable earthquake): 最大有感半徑三00公里及以 上。 何謂地震序列?
相同地震發生特性(如時、空)之地震,依其發生時間先後排列,即為地震序列。而所謂同一系列之地震,係指發生位置鄰近,時間上連續之所有地震,包括前震、主震及餘震;其定義又分別如下: * 前震(Fore-Shock):同一系列之地震中,於主震之前發生的地震稱 之。唯有時前震為時甚短,且不顯著。 * 主震(Main-Shock):同一系列之地震中規模最大者稱為主震;若最 大者有兩個,則先發生者稱為主震。 * 餘震(After-Shock):同一系列之地震中,主震之後發生的地震稱之。
何謂假地震?
人類對大氣運動遠較對大地運動敏感。有許多低頻率聲響往往可以被感到,卻不能真正聽到,而被誤以為是地動。此種擾動稱之為假地震(pseudoseisms)。 如一九三0 年一月廿八日晨,美國加州南部居民感覺一連串輕微地震,伴隨低沈的隆隆聲,門窗格格作響,事實上這是遠在一五0哩外的戰艦試射所造成的假地震。
主要的地震波有那些?
地震波依傳播路徑可分為兩大類: 體波(body wave):可在地球內部傳播,依波動性質之不同又分為: * P波(縱波或壓縮波):性質與音波相似,質點運動和波傳播方向一 致,速度最快。 * S波(橫波或剪力波):質點運動與波傳播方向垂直,產生一上一下 或一左一右的振動,速度次之。 * 表面波(surface wave):沿地球表層或地球內部界面傳播,主要可 分為: *洛夫波(Love wave):質點沿著水平面產生和波傳播方向垂直的運動。 *雷利波(Rayleighwave):質點在平行於震波傳播的垂直面上,沿著 橢圓形軌跡震動。
地表振動與地震波之關係為何?
地震發生時,在震源引起的擾動以彈性波自震源向四面八方傳播,經過地球內部或沿地球表面傳播,產生體波和表面波。如果先不考慮地震波動的衰減與幾何擴散特性,那麼在地表所感受到的振動應該是先由P波引起的短週期上下振動,隨後為由S波引起的短週期水平振動,最後是由表面波引起的長週期振動。但是,由於地震波的能量一方面會因幾何擴散而分散到空間中,當地震波傳得愈遠,其單位體積內的能量愈少,因此距離震源愈近的地區所感受到的振動愈大;另一方面地震波的能量會因岩層之間的摩擦阻力作用而衰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党政机构改革背景下行政诉讼被告确定问题研究.doc VIP
- 2025惠州市辅警考试试卷真题.docx VIP
- 2025惠州市惠城区辅警考试试卷真题.docx VIP
- 2025年下半年学校支部工作计划 .pdf VIP
- 《幼儿教师口语》第五章幼儿教师教学口语训练.pptx VIP
- 《幼儿教师口语》第五章幼儿教师教学口语训练.pptx VIP
- 幼儿教师口语 第五章 幼儿教师教育口语训练.ppt VIP
-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手册(2022)要点.pdf VIP
- 《幼儿教师口语》第八章 幼儿教师教育口语训练 教学课件.pptx VIP
- 《幼儿教师口语》第六章 幼儿教师教学口语训练 教学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