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单面连接单角钢压杆承载力研究
周锐郭小农罗永峰沈祖炎
(同济大学士木工程学院,上海200092)
摘要:对比了各规范中关于单面连接单角钢压杆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合理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单面连接单角钢压
杆的承载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搜集整理了已有的试验数据,将试验结果、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各规范的计算结果进
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等边角钢和长肢连接的不等边角钢压杆。钢结构设计规范的计算公式精度较高;但是
对于短肢连接的不等边角钢压杆,规范的计算公式误差较大。
关键词:单角钢压杆,单面连接,等效长细比
一、引言
单角钢广泛运用于各种实际工程中,如:输电铁塔斜杆,小型桁架腹杆,格构柱缀条等,多采用角钢
单肢与其他构件相连。连接处构造简单,但受力状况却很复杂,外力作用点不通过截面形心,构件处于双
向压弯的受力状态,构件端部约束条件也难以确定,精确计算其受力非常困难。因此通常将这种构件按轴
心受压构件设计,同时在考虑偏心的影响后对其承载力进行一定的折减。
二、计算方法简介
不同的规范在计算单面连接单角钢压杆时采用了不同的承载力折减方法。我国的《钢结构设计规
forStructuralSteel EN1993-3-1:2005Eurocode
5|、欧洲规范(BS
((Specification Buildings))(AISC360.10)Ll
ofSteelStructuresPartl一1:GeneralRulesandRules
3.Design forBuildings))【17】及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
EN
我国《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16l(DL/T5154.2002)、美国《输电铁塔设计导则》[tSl、CBS
1993—3—1:2006 3 Steel Part
Eurocodeof Structures3.1:Towers.Mastsand and
Design Chimeys.Towers
Masts))【l
n对于单角钢交叉斜杆还考虑了屈曲相关性。以下对部分规范中关于单面连接单角钢压杆承载
力的计算做简要介绍。
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13】规定:在计算单面连接单角钢压杆的承载力时,可按轴心
受压构件计算,其强度设计值应乘以折减系数珂:
对于等边角钢: 柙:0.6+0.0015以,但不大于1.0:
对于短肢连接的不等边角钢: 叩=o.5+o.0025厶,、但不大于1.0;
对于长肢连接的不等边角钢:t/=0.7。
构件计算,但不折减钢材的强度设计值,而是在计算稳定系数妒时采用等效长细比石:
工业建筑2013增刊
第十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80+0.652。当20≤A。≤80时
允= 524-五。 当80五。≤160时
204-1.22。 当160五。时
其中五u=÷√六/235,z为构件的计算长度,fu为构件截面绕连接肢平行轴的回转半径。
zlI
美国规范㈣规定:平面桁架中的单面连接单角钢压杆也按照轴心受压构件计算,但在计算稳定系数时,
等效长细比无按下式计算。
对于等边角钢和长肢连接的不等边角钢:
下172+o.7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从地质史看全球大气温度,温室气体,陨击事和天文参数变化的相互关系及其应对战略的整体研究论文.pdf
- 从废弃荧光粉中回收稀土Y2O3的研究论文.pdf
- 从复方中药糖肾胶囊干预IR大鼠的研究浅谈实验动模型及方法论文.pdf
- 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研究企业动态战略管理论文.pdf
- 从建构主义观点析论台湾技职教育教学现况之研究论文.pdf
- 从气血理论的应用与研究中探索中西医结合之路论文.pdf
- 从商业模式角度研究孵化器的运营—基于多案例的分析论文.pdf
- 从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看混凝土结构研究思想的变化.pdf
- 从知识获取看知识组织——基于“知识获取五要素”的知识组织研究与实现论文.pdf
- 從考古發現看環珠江口早期海洋文明论文.pdf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