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PSK调制与解调的数字通信系统软件仿真.docxVIP

2DPSK调制与解调的数字通信系统软件仿真.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DPSK调制与解调的数字通信系统软件仿真实验内容1、设计系统整体框图及数学模型; 2、产生离散二进制信源,进行信道编码(汉明码),产生2DPSK信号; 3、加入信道噪声(高斯白噪声); 4、2DPSK信号相干解调,信道解码; 5、系统性能分析(信号波形、频谱,白噪声的波形、频谱,信道编解码带来的系统误码率性能增益,误码率与理论曲线对比等)。二、实验原理2DPSK的调制原理在传输信号中,2PSK信号具有较好的误码率性能。但是,在2PSK信号的载波恢复过程中存在着180度的相位模糊,即恢复的本地载波与所需的相干载波可能同相也可能反相,这种相位关系的不确定性将会造成解调出的数字基带信号与发送出的数字基带信号正好相反,即“1”变为“0”,“0”变为“1”,判决器输出输出数字信号全部出错。为了克服此缺点提出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方式。?2DPSK信号的产生方法是先对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进行差分编码,即把表示数字信息序列的绝对码变换成相对码,然后再根据相对码进行绝对调相,从而变成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信号。2DPSK信号调制器原理框图如图2-1所示。??2DPSK的解调原理?2DPSK的解调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相干解调加码反变换即极性比较法,另一种是差分相干解调即相位比较法。?这里采用的是第一种其解调原理是:对2DPSK信号进行相干解调,恢复出相对码,再经码反变换器变换为绝对码从而恢复出发送的二进制数字信息。在解调过程中,由于载波相位模糊性的影响,使得解调出的相对码也可能是“1”和“0”倒置,但经差分译码得到的绝对码不会发生任何倒置的现象,从而解决了载波相位模糊带来的问题。2DPSK的相干解调原理框图如图2-3所示三、仿真设计四、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实验仿真结果: 分析:通过仿真得到的误符号率和误比特率曲线与理论曲线相比差别挺大,比如在理论曲线中在信噪比为12dB时的误符号率和误比特率可达到数量级而在实际仿真中这一数据在~之间。可能的原因如下:仿真的码元数有点少,本次仿真中仿真的码元数为10万个,从曲线中可以看出在信噪比为9dB的时候,曲线开始变差,从前面的仿真来看跟仿真的码元数少有关系;另一方面,我们产生的是伪随机基带信号,可能带有一定的周期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误符号率和误比特率与信噪比的关系。程序源代码产生基带信号及码变换:function Coded_Signal=CodeSignal(n,Num_Unit,Signal,bitRate) M=2;%二进制 N=7;%(7,4)Hamming码 m=3; DeCodeSignal =[]; DeCodeSignal(1) = 0; CodeSignal=encode(Signal,N,N-m); %Hamming编码 CodeSignal=reshape(CodeSignal.,log2(M),n*N/log2(M)).; Signal=reshape(Signal.,log2(M),n*(N-m)/log2(M)).; bit2=[]; for i=1:length(Signal) if Signal(i)==0 bit3=zeros(1,Num_Unit); else bit3=ones(1,Num_Unit); end bit2=[bit2,bit3]; end figure(1) subplot(3,1,1) plot(bit2); title(基带信号),grid on; axis([0,Num_Unit*(length(Signal)-4),-1.5,1.5]); Lenth_Of_CoSign = length ( CodeSignal );%---------------------------------------------------%绝对码 -〉相对码%--------------------------------------------------- DeCodeSignal(1)=0+CodeSignal(1); if DeCodeSignal(1)==2 DeCodeSignal(1)=0; else DeCodeSignal(1)=DeCodeSignal(1); end for ww=2:Lenth_Of_CoSign DeCodeSignal(ww)=DeCodeSignal(ww-1)+CodeSignal(ww); if DeCodeSignal(ww)==2 DeCodeSignal(ww)=0; else DeCodeSignal(ww)=DeCodeSignal(ww); end end Coded_Signal = DeCodeSignal;%---------------------------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