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股票市场资产收益的跳跃行为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股票市场资产收益的跳跃行为研究* :本文通过构建混合GARCH 跳跃模型和实证研究来探讨股票市场资产收 益的跳跃行为。本文构建 一种新型的混合GARCH 跳跃模型, 即ARVI2GARCH2Jump 模 型。模型中, 以依赖于条件波动率的自回归条件跳跃强度过程控制跳跃行为的发生概率, 以依赖于跳跃行为、带位移特征的GARCH 过程控制正常漂移扰动的条件方差。模型综 合考虑跳跃行为的时变特征、集聚效应和条件波动率的非对称特征、位移特征。作为对现 有GARCH 跳跃模型的主要扩展, 模型考虑条件波动率与跳跃行为之间相互的直接回馈 效应, 即条件波动率对跳跃行为预期的回馈以及跳跃行为对波动率预期的回馈。与此同 时, 本文采用上证综合指数、香港恒生指数、台湾加权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和纳斯达克综 合指数的数据进行 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 条件波动率与跳跃行为之间相互的直接 回馈效应得到证实。此外, 跳跃行为存在时变特征和集聚效应, 条件波动率存在传统的非 对称效应和位移效应, 并且非对称效应的程度因跳跃行为的发生而加剧或者减缓。 : 资产收益 跳跃行为 ARVI2GARCH2Jump 模型 回馈效应 一、引 言 资产收益波动系统( dynamics of volatility) 的研究是金融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资产收益 的波动系统有两个特征, 并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一是, 波动率随时间变化; 二是, 资产收益在某些较 短的时期内发生大规模、大幅度的变化。第二个特征称为资产收益的跳跃或跳跃行为。这一现象 在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中并不罕见, 例如, 1987 年 10 月 19 日的/ 黑色星期一0 , 美国道琼斯工业指 数下挫221 1%; 1992 年5 月21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取消限幅交易制度实行自由竞价, 当日上证A 股 指数涨幅高达11017% ;/ 亚洲金融危机0和/ 91110 事件对市场造成的剧烈震荡更是典型的案例。 对于波动率的时变特征, 离散时间的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GARCH model) 和连续时间 的随机波动率模型( SV, stochastic volatility model)表现出较好的解释能力。GARCH 和SV 模型通过 对条件方差的自回归结构进行建模, 较好地拟合了波动率随时间变化和光滑的持续变化( smooth persistent changes)特征, 但在解释离散的非经常的大幅度跳跃存在局限(Chan and Maheu, 2002) 。 对于资产收益的跳跃特征, 学者提出大量解释跳跃行为的方法。Press( 19 7)将基本泊松跳跃 模型引入金融领域, 并称之为是复合事件模型( compound events model) 。资产收益的波动被假设为 一系列离散跳跃的结果, 跳跃的次数是随机的且服从泊松分布, 跳跃的幅度亦是随机的且服从正态 * 陈浪南, 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中山大学经济研究所、岭南学院, 邮政编码: 510275, 电 信箱: lnscln @ mail. . cn; 孙坚强,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金融工程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 51000 , 电 信箱: jqsun@scut . edu. cn。本 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0 7311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9CJY013, 08ATL007)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2009 年课题、教 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08JC790038, 05JJD790075) 、中山大学/ 985 工程0 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创新基地、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 / 十一五0 规划青年项 目( 08YE202) 、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 目(WYM08084) 、广东省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 9151027501000032) 及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费资助成果之一。此外, 童汉飞和刘智华对于本论文的研究 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当然文责自负。 54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