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分协迫对小麦的影响.doc
水分协迫对小麦的影响
一、目的
通过将小麦苗期分组处理,即实验组用甘露醇浇灌成长、对照组用蒸馏水浇灌成长,最终比较在两种条件下小麦的生长量、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从而了解水分协迫条件下对小麦生长情况的影响。
二、摘要
选取生长状态相当的露白的小麦种子随机播种在沙土中,培养约15天。前六天为出苗期,均以蒸馏水处理。第七天补充适量的MS营养液,以保证麦苗生长过程中营养充足,即壮苗。以后各天将麦苗随机分成两组,并视沙土干旱程度浇灌适量甘露醇(实验组)、蒸馏水(对照组),经过一周处理后测量上述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得出水分协迫对小麦生长的作用。
三、关键词
小麦 水分协迫 生长量 相对含水量 脯氨酸含量 丙二醛含量
四、方法
1.小麦种子预处理:选择籽粒饱满的小麦种子用0.5%NaClO消毒10min后,用蒸馏水冲洗3遍,将种子放在蒸馏水中浸泡3h。将浸泡过的种子均匀的摆放在铺有滤纸的方盘中,用蒸馏水浸湿滤纸置于室温下催芽,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2.生长量测定:用厘米尺直接测量麦苗的地上部分高度,即株高;
3.相对含水量测定:将麦苗从沙土中取出,洗净泥土并用吸水纸将多余水分吸干,先用天平分别称量两组的麦苗鲜重;然后将两组植株分别烘干,再用天平称取各自干重;最后计算:相对含水量=[(鲜重—干重)/干重]*100%;
4.脯氨酸含量测定:脯氨酸可与茚三酮呈显色反应,其含量与颜色深浅呈正相关,用分光光度计可测定吸光度值,结合脯氨酸标准曲线可进一步确定其含量。具体步骤参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5.丙二醛含量测定:
酸
丙二醛+巴比妥酸(TBA) 三甲川(棕红色),用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度值
高温
解方程组:C1=11.17D450 C2=6.45(D532—D600)—0.56D450
C1—可溶性糖的浓度(mmol/L);C2—MDA的浓度(ūm/L);
D450、D532、D600分别代表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具体步骤参见材料《丙二醛含量测定》
五、结果
(一)生长量比较
实验组 对照组 最高 最低 最高 最低 干旱处理前 株高(cm) 12.7 2.3 11.9 3.3 平均株高(cm) 7.5 7.6 干旱处理后 株高(cm) 14.6 5.3 13.6 4.8 平均株高(cm) 9.95 9.2 平均株高比较(cm) 8.725 8.4 由表知实验组生长量稍高于对照组,长势良好。
(二)相对含水量比较
实验组 对照组 A1 A2 B1 B2 鲜重 1.689g 1.742g 1.107g 1.617g 根干重 0.247g 0.198g 0.132g 0.173g 芽干重 0.222g 0.249g 0.202g 0.276g 总干重 0.469g 0.447g 0.334g 0.449g 相对含水量 2.601 2.897 2.314 2.601 表中麦苗的相对含水量实验组明显略高于对照组,而经甘露醇处理的麦苗处于干旱环境,相对含水量应高于对照组,二者自相矛盾。
(三)脯氨酸含量测定
1.脯氨酸标准曲线
2.脯氨酸含量
实验组 对照组 A1 A2 B1 B2 吸光度值D520 2.222 2.071 2.232 2.197 脯氨酸含量 0.100ug 0.090ug 0.100ug 0.098ug 结合图表发现:按照水分协迫的原理知道经干旱处理的实验组小麦中会积累大量脯氨酸,而结果中脯氨酸含量对照组稍高于实验组,这与预期不相符。
(四)丙二醛含量
实验组 对照组 A1 A2 B1 B2 吸光度值 D450 0.448 0.486 0.497 0.473 D532 0.147 0.162 0.179 0.162 D600 1.511 1.585 1.762 1.693 丙二醛含量 - - - - 结合计算公式得知D532-D450为负值,预实验本身极不相符,故未计算结果。
六、分析
1.实验中对步骤和方法没有仔细研读,导致思路混乱,操作中有很多疏忽;
2.在麦苗培养期间,浇灌不够及时,致使期间有两天麦苗干旱,从而实验出现严重偏差;
3.此次实验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结果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