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煤岩学在煤田地质中的应用.doc
浅谈煤岩学在煤田地质中的应用
摘要:分析煤炭在我国的能源中的地位,说明煤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突出对煤炭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了煤岩学的基本原理;浅谈煤岩学在煤田地质中的应用:在地质构造中、在煤相分析中、在煤储层微裂隙发育的煤岩学控制机理以及指导找矿、煤层对比等煤田地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煤岩学、基本原理、煤田地质、微裂隙
引言:煤是一种固体可燃矿物,也是一种有价值的能源矿产。从岩石学的角度看,它是一种可燃性有机沉积岩。在我国的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的比重在70%以上,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结构还将是以煤炭为主体的,是天然气、石油、核能、太阳能等都无法替代的。因此,加强对对煤炭科学基础的研究也有这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煤岩学就是把煤视为一种由多种性质不同的组分以不同的结构混合组成的、性质复杂多变的有机岩石为其研究对象,研究其性质、变化及应用的一门学科,他就是煤炭研究中的基础学科之一,他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在煤田地质工作中,人们主要是应用煤岩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煤、煤系沉积环境及煤田构造的研究。
1.1国内外研究现状:
煤岩学是煤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把煤作为有机岩石,以物理方法为主研究煤的物质成分、结构、性质、成因及合理利用的学科,也是一门基础应用学科。它于19世纪30年代诞生于欧洲,1854年,在英国托班岩(烛藻煤)是否算作煤的争论中,煤的显微镜下研究首先受到重视。1870年左右,T.H.赫青黎首次发现煤中的植物抱子。煤的镜下观察进一步证明腐植煤是陆生植物形成的。1882~1898年,对于藻煤薄片的观察做出了藻煤来自藻类的结论。20世纪初期较广泛地开展煤的显微镜下研究之后,煤岩学才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
我国是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研究, 比发达国家晚了大约100年。但是煤岩学是煤炭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性学科,又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又加上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很大,在70%以上,从而促成了我国的煤岩学的迅速发展,如今,许多研究成果已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煤岩学已渗透到许多科技经济领域,显示其巨大的实用价值。
1.2 煤成因研究:
煤岩研究证明,煤是远古植物遗体演变而来, 成煤环境亦可以煤岩组分、形态变化、组合规律及所含矿物质等特征得到反映。如山西煤田地质研究所葛银堂等,通过对大同煤田燕子山勘探区的煤岩研究,结合区域地质分析,认为该区石炭二叠纪煤层主要由石松、楔叶及部分浅水草本植物形成,古地理环境基本为滨海冲积平原,并以森林沼泽为主,显示微异地型泥炭堆积。该区侏罗纪煤层则主要由被子植物,如苏铁、本内苏铁及松柏类组成,沉积于内陆湖盆森林沼泽环境,泥炭堆积方式为原地型[2]。河南理工大学刘植恒在研究粤北连阳煤田龙潭煤层时,发现其硫分含量与海侵有关。硫分主要源于海水,故临近海侵的西部地区硫含量高,远离海侵的东部煤层硫分低[3]。东煤地质局常彬、宋竹琴通过对蛟河煤田煤岩学研究,认为该煤田沉积于内陆湖盆泥炭沼泽或森林沼泽,还原至弱氧化环境,成煤物质为高等植物遗体。荣希麟在研究滇东晚二叠世煤系地质时,根据煤岩特征,归纳出三个成煤区西部陆相冲积平原成煤区、中部海陆过渡相滨海平原三角洲成煤区、东南部海相碳酸盐台地潮坪成煤区。
2、国际硬煤显微组分分类
煤岩学的研究方法分常规方法和现代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包括宏观煤岩组分、显微煤岩组分、宏观煤岩类型及显微岩石类型。英国煤岩学家M.Stopes(1919)在条带状烟煤中首先分出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四种煤岩成分,亦称为煤岩组分,ICCP(1957,1963)称为煤的岩石类型。其中,镜煤和和丝炭是简单的煤岩成分,亮煤和暗煤是复杂的煤岩成分。
国际煤岩学委员会(ICCP)的硬煤显微组分分类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分类,颁布于1957年,以后又进行了补充,其显微组分术语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74)在煤岩分析中采用,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该分类将所有的显微组分分为三个组:镜质组、壳质组和惰质组。每个组都包括一系列成因,物理性质和化学工艺性质相近的显微组分,但三个显微组分之间在其化学成分和性质上有相当明显的区别。
(一) 镜质组
镜质组是腐植煤中最主要的显微组分。在中国大多数晚古生代煤种中,镜质组含量在55%~80%以上。镜质组主要起源于高等植物茎干、根和叶的木质组织及薄壁组织细胞壁的木质素和纤维素,部分亦来自渗入细胞壁和充填细胞腔的丹宁、蛋白质、类脂物质(包括细菌的),细菌、真菌的代谢产物也参与了镜质组的形成(Teichmuller,1989)。
在各显微组分中,镜质组的氧含量最高,氢含量和挥发分高于惰质组而低于类质组。由于镜质组是煤中最主要的显微组分,因此其特性对煤的用途有很大影响。焦化时,中煤化烟煤中镜质组易熔,具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