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ACS98-5 A 综述
异步电机控制策略及无速度传感器系统综述
陈杰 李永东
(清华大学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100084)
摘要:本文简要说明了高性能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系统在国民生产中的重
要意义.对比研究了几种异步电机控制策略的优缺点,并讨论了国内外无速度传
感器交流调速系统的应用和研究情况,最后文章就今后的发展研究方向提出了一
些设想.
关健词:无速度传感器 异步电机控制 矢量控制 直接转炬控制
一、棍述
随着现代控制理论、新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新型变频技术以及微型计算机数字控
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相继取得重要进展,电气传动领域发生了重大的技术变革,变速传动中
交流调速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初期的变压变频(VVVF)调速方案,虽然实现了交流电机一定
范围的调速,但是由于它基于稳态的控制规律,动态性能不好,还不能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媲
美,只能用于一些要求不高的场合,如风机、泵类等负载的拖动,而不能用于要求调速精度
较高如数控机床等场合。
交流传动系统重大的突破是在 7。年代。德国学者F.Blashke提出 “异步电机磁场定
向的控制原理”,即用矢量变换的方法研究交流电机的动态控制规律。在定向于转子磁通的基
础上,实现了交流电机磁通和转矩的解辐控制,使交流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有了显著的改善,
开创了交流传动的新纪元。然而,在实际上由于转子磁链难于准确观测,由于系统特性受电
机参数影响较大,以及在模拟直流电动机控制过程中所用矢量旋转变换的复杂性,使得实际
的控制效果难于达到理论分析的结果。这是矢量控制技术在实践上的不足之处。
1985年由德国学者M.Depenbrock教授首次提出了直接转矩控制的理论,随后日本学者
I.Takahashi也提出类似的控制方案,并获得了很令人振奋的控制效果。不同于矢量控制技
术,直接转矩控制不需复杂的坐标变换,改估计转子磁通为估计定子磁通,由于定子磁通的
估计只牵涉到定子电阻,因而对电机参数的依赖性大大减弱了。因此,直接转矩控制技术一
诞生,就以其新颖的控制思想,简洁明了的系统结构,优良的动、静态性能受到了普遍的关
注并得到迅速的发展。
进入90年代,电机传动上的控制方案逐步走向多元化。智能控制思想开始在传动领
域显露端倪,专家系统、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人工神经元网络纷纷应用于电机控制方案。
一
, ,
A 综述 EACS98-5
这方面的文章虽也屡有发表L26.E7] ,只是产业化的道路仍很漫长,但是从交流传动的发展 ;
历程来看,交流电机的控制己不再使人们束手无策,电机的理想控制已不再遥远。
为满足高性能交流传动的需要,一般来说,速度闭环控制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速度传
感器的安装带来了系统成本增加、体积增大、可靠性降低、易受工作环境影响等缺陷,使得
成本合理、性能良好的无速度传感器交流调速系统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对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国外早已起步并且实现了产品化,例如日立、东芝、三菱、
富士、ABB等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产品;而国内不但在产品化及产品性能上远远落后于国外,
理论研究水平也较落后,目前国内的研究仅限于少数几所高等院校,同时仅相当于80年代
中后期国外的水平。我国工业目前对通用型变频器的年需求量相当大,性能优异的无速度传
感器调速系统更受青睐。预计通用变频器的市场到2000年底将达10亿元人民币以上,而今
80%-90%的市场都被国外产品所占领,国内产品鲜有竟争力。因此,开发高性能的无速度 !
传感器交流调速技术并尽快将之产品化,己成为振兴我国民族变频器工业面临的一个亚待解
决的课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