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水溶性甲壳素纤维素共混膜制备及性能研究.pdfVIP

抗菌水溶性甲壳素纤维素共混膜制备及性能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菌水溶性甲壳素/纤维素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 1,2 1 周晓东 ,朱平 ,张林 1 青岛大学“纤维新材料及现代纺织”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青岛(266071 ) 2 绍兴文理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 E-mail :pzhu99@163.com 摘 要:将水溶性甲壳素与用氢氧化钠-尿素-硫脲体系溶解的纤维素共混制膜。红外光谱、 扫描电镜、透射比分析表明,当水溶性甲壳素含量达到 10~15%时,水溶性甲壳素与纤维素 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共混膜的吸湿率和保湿率分别达到 32%和 55%左右,并具有良好的抗 菌性。 关键词:纤维素;水溶性甲壳素;相容性;吸湿保湿性;抗菌性 壳聚糖可促进伤口愈合,但其刚性结构使它们不溶于水,阻碍了与伤口的相互作用,脱 乙酰度 50%左右的甲壳素(水溶性甲壳素)可溶于水,与伤口充分作用,促进伤口愈合更 有效[1] [2~4] 。传统上,纤维素纤维的生产以粘胶法为主,工艺流程复杂,污染严重 。研究发 现,低温冷冻条件下[5~7],氢氧化钠-尿素-硫脲体系能溶解纤维素,并可纺制成纤维,该工 艺克服了粘胶法生产纤维的缺点。 本实验将水溶性甲壳素与用氢氧化钠-尿素-硫脲体系溶解的纤维素共混制膜,所制膜具 有较好的吸湿、保湿性,可自然降解,抗菌持久的特点[8-10] 。因此,该膜可用于止血、保湿、 促进伤口愈合等功能的新型敷料。 1 实验 1.1 实验原料、药品及仪器 1.1.1 实验原料及药品 棉浆粕(DP=680 ,α-纤维素含量≥90%,山东雅美纤维有限公司);氢氧化钠(C.P.,天 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尿素(A.R. ,莱阳市化工实验厂);硫脲(A.R. ,莱阳市双双化工 有限公司);水溶性甲壳素(水分≤10%,灰分≤10%,浅黄色片状固体,山东奥康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 1.1.2 实验仪器 FT-IR200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Thermo Nicolet 公司);JSM-840 扫描电子显微 镜(日本JEOL 公司);UV-1700 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DH3600 型电热恒温 培养箱(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KYQS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淄博康元卫生器材有限 公司)。 1.2 水溶性甲壳素/纤维素共混膜的制备 将氢氧化钠、尿素、硫脲含量分别为8%、8%、6.5%的溶液,放入冰箱,降温至-8℃左 右,加入棉浆粕,搅拌5~10min,然后加入不同含量的水溶性甲壳素,继续搅拌形成稳定、 均一的共混体系,脱泡,然后用两端系铜丝的平直玻璃管在洁净的玻璃板上刮膜,放入 5%Na SO /H SO 凝固液中约5min,取下膜,用蒸馏水冲洗,晾干,干膜保存在干燥器中, 2 4 2 4 根据共混膜中水溶性甲壳素重量百分含量 0%、5%、10%、15%、20% 、25% ,将膜编号为 C0、C1、C2、C3、C4、C5 。 - 1 - 1.3 共混膜相容性的表征 1.3.1 FT-IR 用FT-IR20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膜进行全反射测试,记录其红外光谱图。 1.3.2 SEM 用JSM -840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共混膜的表面形貌,样品膜截面真空喷金后拍照。 1.3.3 透光率 用UV-1700 型紫外光谱仪于波长为200~600nm 范围内,对共混膜进行透光率测试。 1.4 共混膜的吸湿、保湿性测试 [11]将样品放在装有五氧化二磷的干燥器干燥48h ,进行吸湿、保湿性测试。 吸湿实验:准确称量0.5g 样品置于直径为4cm 的广口称量瓶,将称量瓶置于控温20 ℃, 100× Wn −Wo 装有碳酸钾饱和水溶液的干燥器内,吸湿率计算式为

文档评论(0)

nnh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