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似则不失其所以为诗,不似则不失其所以为我——记《红楼梦》第116回的法文改写.pdf
N。76 法圆研究(EtudesFranfaises)
似则不失其所以为诗,不似则不失
其所以为我
— — 记 《红楼梦》第 116回的法文改写
张 璐
此文缘起,在于导师吴泓缈先生的一番独特创意。时值吴老师着手于 《红楼梦》绘本
的翻译工作,遇其中一节 “宝玉魂游”,取 自原书第 116回,状写宝玉因病魇复发而再陷
太虚幻境之所历所感,写景隐若飘忽,写人亦是 白描寥寥,字里行间皆是辽远虚灵的恍惚,
着墨于宝玉半梦半醒、意乱神迷的情态。恰逢此前吴老师又在本科四年级的课堂上与学生
们一同赏析过新无国界教材第四册上的一篇文章,节选 自奈瓦尔 (GerarddeNerva1) 火《
的女儿》(1853年结集出版,《西尔薇娅》、《奥蕾丽娅》等短篇都收在其中),描绘的也是
作者 自己在半为回忆半为梦的感觉中对童年某个片段的依稀捕捉。老师有感于法文句式之
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又叹奈瓦尔文笔中独有的清奇秀逸,更觉此法文选段中作者的梦境
似与宝玉的梦境有某种微妙的默契 (都关乎心上红颜),于是乎奇念顿生,想是否有可能
将 “宝玉魂游”以法文的笔墨情致点染出来,即存留中文文本的基本故事设置,提炼出其
内在的精神实质,然后模仿奈瓦尔的文风特点,用法文特有的表达方式写成文章。吴老师
将这一设想布置成作业交予笔者,并给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甚至戏言可适当 “篡改”
原文的情节发展与思想内涵,但对一点要求强调再三,即 “纯粹”之法文。傅雷先生在谈
翻译时颇为看重的标准也是 “纯粹”二字,他认为上佳的中译本必以 “纯粹之 中文 ”译出,
“纯粹”意为使得译出的中文丝毫不见法文痕迹,是道地的符合中国人阅读习惯和文化心
理的中文。吴老师布置的作业虽然无涉翻译,但此处对法文 “纯粹”的要求应是合于傅雷
的阐释的:应使写成的法文不留中文痕迹,并尽量参照法文读者的情感、认知、心理共鸣
等文化因素,同时通过法文媒介言原文作者之欲言。
要达到吴老师的标准写出这样一篇可谓 “形神兼备”的文章来确有相当难度。这种极
具文学色彩的摹拟创作形式对笔者来说纯属陌生,在昕到老师的设想之初,仅能勉力意会
其主 旨,对具体操作不甚了了。只是笔者实难抗拒这样别出心裁的创作实践,又深爱曹公
千古文章,故决心做成这一番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尝试。这次尝试不但是绝好的语言练习机
会,更让笔者从一系列疑惑与矛盾中获取了许多感悟心得,这些心得或许不够成熟、完备,
92
N。76 法国研 究(EtudesFrangaises)
但可见证一个法文爱好者在求索之路上一次初探历险。本文 旨在回顾、记录这次实践的全
过程及其中的偏失、得益 。(上文提到所参照的中、法文及笔者拙文因篇幅原因略去。)
执此之笔,抒彼幽情——欣然
在提笔之前有一个漫长艰苦的构思过程。如前文所述,以笔者当时的见识,对这样的
写作方式既无一个较明确的定义为指导,亦无确凿的标准可参考,“自由”固然是 自由了,
但既有无规则约束的自由,亦必有无理据可循的惶惑。那时唯一的思路仅来 自于对吴老师
相关要求、见解的反复咀嚼玩味,以及在与他探讨、交流相关 问题的过程中所得的一些感
性、主观的分析认识。“提炼出原作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法文表述的感觉以言原作者之
欲言,力图在法文读者那里收到与中文读者读原文时相似的效果。_J,,这是笔者在改写文中
试欲达到的目标。于是必须完成好两项工作:一日理解原文的故事精华和思想内涵,二日
理清如何用法文向法国人讲述 “这一类”的故事。这就要求笔者对两个文本 内、外的相关
材料进行分析,随后效仿之 。
首先是中文文本。这一节在 116回小说的结尾,大有与第五回首尾相应、暗喻主旨之
意。 如梦中呓语般扑朔迷离、淡似云烟的文字,描写的是缥缈奇诡的太虚幻境,主要预
示了诸女子的命运结局和宝玉的心理遭际,与两回相关的是曹雪芹书中众多主题之一:封
建男权社会中女性凄凉的生存境遇和男主人公先天不足 (自身性格弱点)、后天畸形 (社
会环境和家庭压力)的彻头彻尾的爱情悲剧。与此段相关的还有两个意蕴极深的神话:补
天的神话和还泪的神话。这两个神话绝对是对主人公宝玉的最佳注脚。前者体现了他的玉、
石双重性,既有人性的光辉与卓尔不群的才情,又有一个封建贵族子弟身上与生俱来的性
格缺陷。后者则注定了他与女儿这水做的骨肉间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