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灰飞虱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爆发原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docVIP

灰飞虱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爆发原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灰飞虱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爆发原因研究现状及展望 引言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建种于1926年,属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e,飞虱亚科Delphacinae,属偏北方种类。广泛分布于古北区和东洋区。国内几乎遍及所有的稻区,主要以长江流域和华北稻区发生较多[35,37]。国外主要分布于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原苏联、蒙古、保加利亚、匈牙利、英国、德国、土耳其、太平洋岛屿等。在热带国家如菲律宾、北苏门答腊和印度支那的高原水稻上也发现了灰飞虱[41]。灰飞虱除以成、若虫直接刺吸为害影响水稻产量及品质外[5,21],更为严重的是还能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丛矮病、小麦条纹病、玉米粗缩病等多种农作物病毒病[30,32, 25,40,24,29,27,34]。2004年江苏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高达157.13万hm2,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79%,田间绝收面积近1.33万hm2。据一些专家的保守估计,仅这一项就给江苏地区的经济造成了近100亿元的损失[7]。 1灰飞虱的生物学特性 1.1灰飞虱越冬虫态和场所 灰飞虱能以休眠或滞育状态进行越冬,越冬虫态为2-5龄若虫,以4龄若虫为主,成虫不能正常越冬[8,20]。但在我国南部气候较温暖稻区如广东则无越冬现象,且能继续取食发育,冬季仍能继续为害小麦[36]。Bae等亦报道韩国庆尚南道省东部密阳县的灰飞虱越冬若虫的体重在12-4月间仍不断增加,且无休眠或滞育越冬习性[23]。灰飞虱若虫能在麦、看麦娘、紫云英、蚕豆、胡萝卜、野茭白和芫荽等植物上越冬。其越冬场所也较为多样,若虫能在田埂、荒地、沟渠边及路旁杂草丛中以休眠或滞育方式进行越冬[9]。魏勇良和王幼辉等报道越冬若虫还可潜入枯枝落叶下或土块下越冬[39]。但李济宸等认为当寄主植物越冬干枯死亡时,在其上面越冬的灰飞虱也随之死亡,在土缝中越冬的可能性不大[13]。 1.2灰飞虱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昆虫种群的扩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害虫,寄主植物的种类与特性对其生长繁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钦俊德,1987)。灰飞虱食性比较广泛,不仅取食水稻,还为害高粱、麦类、稗草、早熟禾、狗尾草、大画眉草、游草、高扬茅、牛筋草、三棱草等多种作物和杂草,并随着季节变化而转换寄主植物[15,42,43,44]。早在60年代,就有关于不同饲料植物对灰飞虱生长发育的影响的报道。以水稻(拔节,孕穗期)和稗草为饲料的,若虫发育快;其次为三棱草;而以稻秧、芦苇为饲料的,若虫发育缓慢[2]。近年来,亦有一些关于寄主植物对灰飞虱生物学影响的报道。牛筋草、三棱草、千金子上灰飞虱若虫历期长于粳稻,稗草上短于水稻[42,44]。施燕研究结果表明在带有叶鞘的玉米(扬糯1号,郑单958)秆上灰飞虱能完成生活史,且发育历期与水稻武香粳14及扬粳9538差异不显著[43]。但以前的报道认为玉米不适宜灰飞虱生存或仅能作为灰飞虱的过渡寄主[15,44]。不同植物品种上灰飞虱的生物学亦有较大差异。就水稻而言,粳稻品种一般比籼稻感虫,籼稻品种上若虫历期比粳稻品种上长[44,3,11]。可见,灰飞虱的生长发育与植物的品种及生育期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目前关于灰飞虱杂草寄主的发现多基于田间调查,对这些植物上灰飞虱的生物学少有系统研究。即使有研究,也仅限于稗草、千金子、牛筋草、芦苇、高羊茅等[2,42,43,44]。田间存在多种灰飞虱的可能适宜杂草寄主。因此开展多种植物上灰飞虱的生物学研究,明确田间主要植物上灰飞虱的适合度,可为进一步阐明灰飞虱的发生为害规律,有效防治灰飞虱及其所传病毒病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2灰飞虱发生规律 2.1发生世代及各虫态历期 灰飞虱在北方稻区1年发生4-5代,四川、湖北、江苏、浙江等长江流域各省发生5-6代,福建7-8代,各个世代发生不整齐,有世代重迭现象。在稻田出现远比褐飞虱及白背飞虱早[35]。灰飞虱各虫态历期随温度、世代的不同而异。当日均温为18.8-28.5℃的条件时,灰飞虱一、二、四、五代的若虫历期都有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的趋势。但当日均温超过29℃,极端高温达35℃左右时,第三代四、五龄若虫的龄期反而延长,甚至发生滞育和死亡。灰飞虱的世代天数亦随代别而异,除越冬代外,以第一代最长(38.5~42.5天),第三代最短(19.5~23.5天)。在南方冬季成虫寿命可达20-25天,最长达80多天;第五代寿命最长,第三代寿命最短。雄虫寿命较短。一般短翅型成虫寿命较长翅型成虫寿命略长[17]。 2.2田间发生规律 灰飞虱不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终年在本地发生、繁衍,属居留性昆虫,通过长翅型在小范围内扩散,扩大分布为害。但国外有报道,认为灰飞虱能远距离迁飞,每年从中国大陆越过南中国海迁飞至日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