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二语文语言文字应用课件:《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人教版选修).pptVIP

2014年高二语文语言文字应用课件:《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人教版选修).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语中的易错字形 综观历年高考字形辨析题,成语在其中占了很大比重。高考的试卷中,凡是字形题无一例外都考到了成语的字形,且有相当多的试卷成语字形占到了字形辨析题所选词语的一半左右。这些都提醒我们应高度重视成语字形的积累和辨析。成语是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其来源较为复杂,有的来源于历史故事,有的来自寓言故事或神话传说,有的来自古典文学作品。也正是因为成语的语义往往保留了古汉语的意义,造成辨析字形时往往以今例古、望文生义。下面将结合历年高考题谈一谈如何辨析成语的字形。 一、从理解成语词义的角度入手,弄清成语来源。 大部分成语都有一定的来源,所以在把握这类成语的形态时,就要结合其最初的来源和典故,这样有利于准确、牢固地记忆其形态。如2007年天津高考字形题B项,“鞠躬尽悴,死而后已”中的“悴”应为“瘁”。如果考生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就很容易辨析。该成语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为诸葛亮自陈心曲,现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瘁”是“劳累过度”的意思。另如2004年广东高考字形题的“强驽之末”中的“驽”应为“弩”,是“弓箭”的意思,这个成语出自《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强弩射出去的箭,到最后力量弱了,连鲁缟(薄绸子)都穿不透,比喻很强的力量已经微弱。知道了这个成语的来历,就不会将“弩”写成“驽”了。 另外像“子虚乌有”“逢人说项”“班门弄斧”“墨守成规”这几个成语中,“乌有”指成语故事中的“乌有先生”,所以“乌”就不能随意地写作“无”;“项”指的是“项斯”这个人,也不能写作“象”;“班”指的是“鲁班”,也不能写作“搬”;“墨”指的是“墨子”,就不能写作“默”。 二、划分成语结构,利用对应关系掌握。 汉语是对称的学问,有许多成语相应位置上的语素意义相同、相关或相反,我们可以通过划分成语结构去掌握它。如“急功进利”,结合“急”可推测“进”应当为“近”;又如“察颜观色”,“色”是“脸色”,由此可以推断“颜”应为“言”,“话语”的意思;再如“好高鹜远”中的“鹜”结合“好”(喜欢)来看,当为“骛”(追求),而不应是“鹜”(野鸭子)。再如“瓜熟缔落,水到渠成”中的“缔”应为“蒂”,因为结合“瓜”来看,“落”的应是花蒂,写作“缔”就讲不通了。另外像“纷至沓来”,“至”和“来”是一个意思,“纷”和“沓”都是“多而杂乱(或重复)”的意思,不能写成“踏”。再如“前倨后恭”这个成语,“倨”(傲慢)和“恭”(恭敬)相对,不能写成“踞”。 三、根据形声字的形旁辨析成语中形近(音近)字形的差别。 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容易出错。如“堰旗息鼓”2008高考中的“堰”应为“偃”。因为“偃旗息鼓”的意思是放倒军旗,停打军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也指停止战斗。“偃”是“倒下”、“停止”的意思,而“堰”读yàn,是“较低的挡水构筑物”的意思,显然不合适。再如“不径而走”应为“不胫而走”,意思是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通过形旁可以区别这两个字。再如“风驰电掣”的“驰”不能写作“弛”,“涣然冰释”的“涣”不能写作“焕”,“巧舌如簧”的“簧”不能写作“潢”等。这些,只要我们对这些形声字的形旁仔细加以区分,再联系成语的意思,就不难辨析了。 * * * * * * * * * * * 第二节 规矩方圆    ——汉字的简化和规范 神奇的汉字 人文掌故 蒋介石的“因噎废食” 最近,接待一位来自台湾的老同学,偶尔谈到我们现行的简化字,带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趣闻。他说:蒋介石曾两度欲规范和公布简化字,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一次是撤退到台湾的1952年秋。以后共产党政府进行文字改革与简化,蒋基于仇视共产党与新中国,表示“势不两立”的原则,在台不但不实行文字简化,还反过来把使用简体字无限上纲到是否“政治正确”的高度,并坚持称自己写的是“正体字”,意指“中华民国”才是继承中华正统的唯一合法代表。这就给文字改革和简化这一文化议题,涂上了一层厚厚的政治色彩,使台湾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老同学喟叹:这真叫因噎废食!汉字,不过是一种符号系统而已,并非一成不变的,但却关系到国家的精神文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效率与速度。汉字的繁体字笔画繁多,不胜其烦,更不便于书写。仅仅为了政治上“划清界限”,明明可以舍繁就简,偏要一意孤行,那就说明其偏激之不可及,其固执亦殊属惊人,是典型的“因噎废食”! 名句有约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